This topic has 0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8 years, 10 months ago by taotum.
- AuthorPosts
- December 5, 2004 at 6:04 am #79236
taotum
Participant2004年地震進動不尋常
我在10月23日發表的日本、臺灣地震不尋常的帖子中,指出23日日本(6.8級)、臺灣(4.1級)地震和10月8日所羅門群島(7.0級)、尼加拉瓜(7.4級)地震存在一種震動的節律性,同時表明東太平洋海隆已受到”陰性力”的明顯擾動。通過這一地震事件,初步發現”陰性力”的波動存在一種周期性,其波動周期爲15日。
“陰性力”的擾動是否存在周期性還有待今後去驗證,在此過程中所體現的積極意義將無比深遠,表明人類對於宇宙、萬物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不再是採取一種消極且無度的所謂”生物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去主觀看待。更爲重要的是,站在時間的尺度上去衡量現實的一切成爲可能,這對於我們合理解釋目前自然環境所發生的各種異常現象並進而爲預測未來以及監測自然的突變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讓我們沿著這種思路去瀏覽一下”陰性力”的擾動是否在各大洋中脊中留下痕迹。請看如何資料:
1、 10月8日16時27分,在所羅門群島(南緯10·7,東經162·1)發生7·0級地震。
2、 10月10日05時26分在尼加拉瓜(北緯11·5,西經86·6)發生7·4級地震。
3、 10日15日12時08分在臺灣以東海中(北緯24·4,東經123·0)發生6·2級地震。
4、 10月19日06時11分在雲南保山(北緯25·1,東經99·0)發生5·0級地震。
5、 10月23日16時56分在日本(北緯37·3,東經139·0)發生7·0級地震。
6、 10月23日22時10分在臺灣(北緯24,東經123·0)發生4·1級地震。
7、 10月24日07時06分(UTC時間)在日本(日本北緯37·2,東經138·6)發生4·8級地震。
8、 10月24日10時49分(UTC時間)在東太平洋(北緯46·0,西經1665·5)發生4·9級地震。
9、 10月24日21時05分(UTC時間)在日本(北緯37·3,東經138·5)發生6·0級地震。
10、10月24日23時12分(UTC時間)在墨西哥以西海域(北緯15·4,西經112·8)發生5·0級地震。
11、10月24日23時26分(UTC時間)在墨西哥西部(北緯30·8,西經112·8)發生3·7級地震。
12、 10月25日02時07分(UTC時間)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北緯59·9,西經153·0)發生4·0級地震。
13、10月25日14時44分(UTC時間)在加拿大(北緯56·8,西經115·7)發生5·3級地震。
14、10月25日17時47分(UTC時間)在危地馬拉以西海域(北緯9·7,西經94·1)發生4·7級地震。
15、10月25日21時23分(UTC時間)美國東部(北緯41·1,西經79·5)發生3·7級地震。
16、10月26日07時24分(UTC時間)所羅門群島(南緯9·5,東經160·5)發生5·5級地震。
17、10月26日10時11分在西藏劄達、普蘭間(北緯30·9,東經80·9)發生5·7級地震。
18、10月26日15時45分(UTC時間)在墨西哥北部(北緯27·2,西經101·9)發生4·8級地震。
19、10月26日16時42分(UTC時間)在巴西以東海域(南緯0·1,西經45·5)發生5·7級地震。
20、10月26日16時48分(UTC時間)在美國東部(北緯37·0,西經81·8)發生4·1級地震。
21、10月26日20時48分(UTC時間)在南極以北海域(南緯57·2,西經24·9)發生5·4級地震。
22、10月26日21時50分(UTC時間)在美國以東近海(北緯34·9,西經73·9)發生3·9級地震。
23、10月26日21時52分(UTC時間)在美國西部(北緯37·9,西經113·3)發生4·9級地震。
24、10月27日09時23分(UTC時間)在哈薩克斯坦西部(北緯45·1,東經79·6)發生5·4級地震。
25、10月27日16時04分(UTC時間)在美國阿拉斯加(北緯61·5,西經151·4)發生6·6級地震。
26、10月27月22時23分(UTC時間)在大西洋北部海域(北緯47·7,西經42·5)發生4·8級地震。
27、10月28日08時43分(UTC時間)在巴西以東近海(南緯1·3,西經45·4)發生5·3級地震。
28、10月28日16時34分在羅馬尼亞東部弗朗恰地區發生5·8級地震。
我們主要從地震發生的時間、地域、強度三個方面來闡述”陰性力”的擾動是否與各大洋中脊以及地震存在內在聯繫。在這裏,我們只能截取從10月份以來世界各地發生地震的資料來綜合分析研究,此外,我們還錫除了許多低強度的地震資料,將主要精力放在地震強度比較高、震感相對明顯的事件來研究。事實上,地球每時每刻均處於不停的震動中,只不過每一次地震的強度不同而矣。
第一方面:時間
10月8日和10日所羅門群島和尼加拉瓜先後發生7級以上強地震,時隔15日即23日日本發生7級大地震,同日臺灣也發生4·1級地震。接下來幾天4~7級的地震頻繁出現,24日發生5次3·7~6級地震;25日發生4次3·7~5·3級地震;26日發生8次3·9~5·7級地震;27日發生3次4·8~6·6級地震;28日發生2次5·3和5·8級地震。排除了10月15日和19日臺灣和雲南發生地震的個案,我們就會發現,從10月8日~10日所羅門群島和尼加拉瓜發生7級地震直到10月23日、24日大規模地震的出現相距爲15天,同樣地所羅門群島相隔18天亦再次發生5·5級地震。
通過以上的事實,我們約摸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陰性力”波動周期爲15天,當然,僅僅從時間的角度還不足以下這樣的結論,更不足以說明各大洋中脊和地震因此而與”陰性力”的進動存在必然的聯繫。
第二方面:地域
1、 東平洋海隆
10月8日~27日共發生了16次地震,震區集中在太平洋東部和西部沿海區域,震源則主要沿著東太平洋海隆(即洋中脊)走向依次分佈(太平洋海隆海底分佈圖可參閱插圖精選欄目之”十”模式印記)。日本、臺灣、阿拉斯加的震源雖然不屬於東太平洋海隆在洋底的延伸軸線上,但同樣可視爲受到東太平洋海隆洋底板塊向西擠壓所致。
2、 大西洋洋中脊
10月25日~28日共發生7次地震,震地集中在大西洋中部和西部海域,震源基本上是沿著大西洋洋中脊的南北走向分佈,特別是10月26日南極以北海域和10月27日大西洋中部海域的地震震源更與大西洋洋中脊南北分佈軸線相吻合,令人更詫異的是,這7次地震的分佈點的連線竟然和大西洋洋中脊在洋底S型延伸的曲線一模一樣。
3、 印度洋洋中脊
從目前掌握的有關地震資料情況來看,還未看到所發生的地震與印度洋洋中脊存在直接關聯的依據。不過令人忱心的是,10月26日西藏震區點與10月27日哈薩克斯坦震區點的連線是南北走向,只要將其向北延伸無疑將會與印度洋洋中脊南北延伸的軸線相接,而此一問題我在《宇宙》一書提出十個方面的科學監測方法中著重強調其重要性,是我們觀察”陰性力”進動層次的重要依據,如果能夠確切地核實上述問題,表明”陰性力”對地球核心的擾動已透過各大洋洋中脊的進動顯露出來,體現就是沿著各大洋洋中脊洋底分佈的軸線區域不斷地發生地震以及火山爆發的現象。
第三方面;強度
10月8日以來,發生地震的強度、密度從整體上說是近百年來所罕見,在短短的二十天來內共發生28次4級以上的地震更是史無前例,至於1·5級以上4級以下的大大小小地震和餘震簡直是數不勝數,如10月23日日本發生7級地震後,連續幾天的餘震達千次,甚至出現反覆多次6級以上的強震。
通過對10月8日以來世界各地發生地震的各種情況分析,再聯繫到2002年、2003年SARS和禽流感事件以及6月份至今不斷地爆發各種異常的自然現象,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可以確定,近期世界各地發生的地震在時間上有一定的節律性;在區域上具有明顯的地緣性;在強度上充分地體現了能量的波動性。
總之,各大洋洋中脊的”陰性力”的進動態勢已浮出水面。籍此我們不妨就未來地震方面的態勢作些評估,可以推斷11月10日將會發生7級~8級更之強烈的地震,並伴發狂風海嘯,震區當然是鎖定各大洋中脊區域的軸線延伸點。
《宇宙》作者:勞錦全 2004年10月28日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