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0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8 years, 10 months ago by taotum.
- AuthorPosts
- December 5, 2004 at 6:39 am #79241
taotum
Participant香港社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
摘自《宇宙異變的先兆》一文主要是宏揚現實科學、倡導”均衡術”。在當今社會現實中,”均衡術”無疑代表現實科學的最高水準,具有極高的價值及現實意義。主要內容包括:一、對人類的歷史就民族的形成、國家的産生和社會的發展三個方面進行全面闡述和科學總結;二、對當今世界之大勢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綜合概述和科學評估。三、首先,站在宇宙的宏觀角度,對科學的本質進行深刻剖析以及現實應用。明確地指出目前人們對於科學理念存在嚴重的誤區,沒有認識到現實科學的發展才是人類不斷進化的源泉,未能從更高的精神境界上樹立現實科學的世界觀。其次,鮮明地指出目前世界的現狀是:在生物科學力量不斷膨脹的情形下,思想科學水平仍然徘徊在遠古時代的思維模式中,而社會科學的發展則長期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更嚴重的是,人類智慧進化過程中生物、思想、社會科學的最終回歸–現實科學竟然處於嚴重缺失的地步。目前,生物、思想、社會各科學的發展與互動已到了嚴重脫節的失衡境地,造成了人類整體處於思想大混亂的迷失狀態,導致人類社會陷於無序失控的危機邊緣,更爲可怕的是,現實科學的迷失已將人類推至與自然界完全缺裂的不歸路。四、人類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持續均衡發展,善於運用”均衡術”在現實世界中具有同等的作用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將人類面臨的足可以威脅人類生存的各種危機化解消彌,使到人類在先尋求生存的均衡發展中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爲了更好地體現”均衡術”在現實社會的偉大作用,不妨以香港特區爲例子予以闡述。事實上,幾十年來香港就是運用”均衡術”的頂尖高手。一、香港善於均衡將社會各方面資源爲己所用;二、香港置於西方與東方兩股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三、將一、二兩個方面圍繞一個核心目標均衡發展,達到”以香港爲中心”的目的。這就是香港幾十年來經濟高速發展、成爲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大都市之一的根本原因。
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焦點是:目前香港如何才能善用”均衡術”。大家都知道,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2001年中國加入WTO,香港”均衡術”的架構已被支解,原來置於西方與東方兩股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的機遇已經逐漸缺失,相信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節奏和力度不斷加快,歷史賦予香港的機遇和力量將很快完全喪失。在這樣一種歷史轉折的重要關口上,香港特區政府所面臨的局面將是一種”力真空”的失重狀態,在這種情形下香港特區政府面對的一國兩制的社會變革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還沒有先例,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將無與倫比,無疑早已超出了人力可控的範圍,目前受到的一些挫折也是合乎社會發展規律,我們應該本著客觀的態度對香港的現狀進行理性的、有積極意義的科學評估。
本來我並沒有打算以香港作爲例子列舉出來,這一段文字是特別穿插進去的。5月24日,我經羅湖到香港聯繫《宇宙》一書的出版事宜,當天辦完事我就返回大陸,雖然在香港逗留的時間很短,但沿途香港美麗的風光仍然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二天我看電視新聞,才知道陝西法門寺供奉的釋伽牟尼的佛舍利到香港公開展覽,爲香港祈求祥和太平。非常可惜的是竟然錯過了參觀佛舍利的機會,由此而引起我的觸動,爲什麽不可以用”均衡術”理論和方法爲香港的現實與未來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見解?又可將我多年來觀察香港態勢的一些心得予以運用,以期抛磚引玉,或者這對於香港的均衡發展有所裨益。
我認爲: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維持社會現狀;二、保障政治穩定;三、創造獨立經濟。我們先來討論第一方面維持社會現狀的問題,這得從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角度來衡量,長話短說,社會科學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人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追求和享受,使到人類處於一個有序的生態環境中並得以持續發展。縱觀當今世界各國不同的社會模式,香港社會從整體上說已成爲一個非常完善、高效、均衡的理想社會,它正處於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最高峰,簡單地說香港社會正站在高山的頂點。換言之,香港能夠維繫社會現狀已經很了不起了,任何奢望更上一層樓的改革思想都是不明智的,其結果只會從高山的頂點一步步向下走。所謂改革,就是不破不立,只不過是資源的重新組合,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已矣,其中充滿變數。一個發展中國家無疑就象站在山腳的登山者,無論怎樣改革,其發展方向當然是有助於向上而行。對於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來說改革百害而無一利,因爲,改革只會破壞社會的整體均衡,造成資源的極大損耗和浪廢。從改革的層次看,改革包括”變”與”不變”兩個層次,也即是說,以不變應萬變同樣是改革之道。從資源的角度看,”變”是以破壞資源爲代價,”不變”則是在不破壞資源的前提下達到改革的目的。由此可見,維持社會現狀的改革之道對於香港非常重要,是遵循”均衡術”第一方面善於均衡從而將社會各方面資源爲己所用的要旨。一旦改變香港社會現狀,其結果只會破壞社會均衡之勢,導致社會各方面資源的嚴重流失,如信心、人材、技術、資金、財富、信譽、品牌、地位、各種資源等等,其結果是香港幾十年善於均衡而成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必將漸漸喪失。目前香港的態勢已顯露了資源流失的種種迹象,相信這是目前香港經濟不振的根本原因,若果讓這種資源流失的局面長此下去,香港的前途令人堪憂。目前,香港在已失去”均衡術”第二方面要旨的置於兩種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的時勢下,控制”均衡術”第一方面要旨則成爲香港未來生存及發展的重中之重。
第二方面:保障政治穩定。不言而喻,保障政治穩定的目的是爲了維持社會現狀服務,只有政治相對穩定,香港才能長治久安。
第三方面:創造獨立經濟。香港回歸及中國加入WTO後,意味著”均衡術”第二方面置於兩種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要旨所創造的經濟模式已失去意義,原來的經濟模式所建立的寵大經濟體系已喪失社會地位,大量的社會資源的耗廢也就在所難免,經濟的轉形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總量的損耗,使到香港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經濟領域均蒙受連鎖反應的巨大損失。香港回歸後,”均衡術”第二方面要旨缺失的反映在短期內仍未顯露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終於全面地體現出來,目前香港社會經濟的陣痛無疑是客觀事實的反應。社會時勢的劇變所帶來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來轉移的。當然,我們既要正視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自然客觀因素,也要正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本著一種實事求事的科學態度去看待問題。
自從香港回歸以來,我一直關注香港的時態發展,非常理解香港特區政府面臨的困難將是無比艱巨的,縱觀人類社會歷史,他們所面對的一國兩制的問題是絕無僅有的,在當今錯縱複雜的國際環境裏,香港特區政府的肩上除了承托著東方與西方兩股強大的政治力量的重壓外,還受到香港社會內外各個方面如政治、民主、經濟、譽論、民生、各種勢力集團等等難以用語言去描述的方方面面的有形和無形的強大壓力,錮中滋味只有香港特區政府自知。香港特區政府未來要走的路將是崎嶇不平,前進的過程中遇到曲折也是在所難免,在香港人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香港特區政府有能力帶領香港人走出低谷,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所面臨的局面非常嚴俊,從整體上說,香港社會已處於嚴重失衡的狀態,造成這種失衡現狀,除了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抗的客觀因素外,還存在一些香港特區政府的主觀原因。1997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未能在整體上維持社會現狀,這一點至關重要。在這裏需要指出的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有三點值得商榷。一、公務員體制改革將會造成社會及人心不穩,從而影響政府工作效率;二、金融證券市場引入國企股有可能導致資金外流,從而在金融主脈上留下各種不確定因素;三、居者有其屋計劃會觸動房地産市場的根基,有可能使到整個社會資源的斷裂和外流。鑒於目前香港社會的現狀,雖然維持社會現狀已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但是,亡羊補牢未爲晚也,只要全力以赴採取一切辦法維持社會現狀,還是可以回歸到”均衡術”要旨的第一方面所倡導的精神。當然,在此不是否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而是要強調在不破壞社會整體均衡的原則上適當作些調整,調整的目的是將原來維持社會現狀的已錯動的座標點循序漸進地進行重定。
如何創造獨立經濟?是香港經濟重新騰飛的動力。創造獨立經濟是指:在滿足”均衡術”第一方面要旨的前提下,重新置於兩股力量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達到”以香港爲中心的目的”。從近期香港的現狀看,香港自身的力量置於與中國力量對抗的焦點上,完全違背了”均衡術”要旨的第二點,這種對抗只會造成香港社會資源的不斷內耗,這是極不明智的。那麽,香港如何周旋於兩股力量的外源上進行力量操控呢?這首先要弄清楚這兩股力量是什麽?由於我對於這方面研究的時間短,而且對於香港沒有什麽感性認識,很難作出具體而客觀的判斷,或者將來對香港社會各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掌握到更廣泛的資料和資訊,有機會的話或者能夠提供一些具體方案。但在這裏我還是可以作出一些宏觀上的判斷。從香港的歷史及地理位置看,完全可以確定香港應周旋於東方(中國)與西方兩股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問題的焦點是,香港回歸前,中國以香港作爲透視世界的窗口,而西方以香港作爲進入中國的橋頭堡,香港作爲東方與西方溝通的橋梁,得天獨厚地成爲東、西方經濟貿易往來的中轉站,香港完全依賴貿易行業的”中轉站”所帶來的斂聚利益和無法估量的互動效應,刺激了香港在金融、房地産、輕工、娛樂、服務、運輸、旅遊、零售、商業等等各個行業的經濟迅猛發展,使到香港短短幾十年從一個偏於一隅的小島躋身於國際大都市的行列,成爲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可見,香港善於均衡從而將社會資源爲已所用以及置於東西方兩股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從而達到”以香港爲中心”的”均衡術”的運用真是登峰造極。現在,中國加入WTO與世界接軌,西方亦撇開香港直接進入中國投資,香港已完全失去”中轉站”的作用,也即是說,香港原來利用貿易行業”中轉站”的力量來操控東、西方兩股力量的機制、運動模式已蕩然無存,換言之,香港整體突然之間處於”力真空”的失重狀態,香港特區政府就算想發力也無從入手,完全是處於不知所措、有力無處使的境地,香港經濟的倒退也就不足爲怪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香港究竟利用什麽新的行業力量來重新操控東、西方兩股力量,而這個新的行業的強大力量正好是東、西方兩股力量中最爲薄弱的、也是最爲重要的環節。看到這裏,相信讀者應該明白到我在前面所說的對兩股什麽力量難以作出判斷的原因。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看到東、西方兩股力量的存在,困難在於如何透視到這兩股力量的最弱點,並利用這些弱點予以強有力的控制。
如何透視到東、西方兩股力量的最弱點?首先要瞭解清楚自已的優點,反之亦然。也即是說,一、從宏觀上對整個世界的態勢要有清晰的認識;二、從微觀上對世界各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資源、市場等等各個方面有充分的認識;三、從具體的實際操作上應對世界經濟各個領域如金融、高科技、房地産、工業、農業、服務、物流、教育等等産業現狀的發展趨勢有正確的綜合資料和進行全面科學分析。無可否認,這是一個多麽龐大的資源優化組合的科學系統工程,不這樣做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工作,又怎麽知道別人的缺點和自已的優點?又怎麽能夠確立香港在世界坐標系中應處的地位?又怎麽能夠置於兩股力量對抗的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又怎麽可能成爲世界資源優化組合的”均衡術”高手?
在此, 我不妨將自已先知先覺的感性認識在這裏說出來,這種想法雖然還很不成熟,但希望能爲香港的經濟發展有所幫助。
一、立足了教育領域。
從長遠的角度看,教育是中國目前最爲薄弱的環節。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教育大國,其市場前景將是無比廣闊的。同樣地,西方國家對於中國教育的侵蝕力量也是最爲薄弱的,這主要受制於東、西方文化、語言的障礙,還受制於地緣便利條件的限制。東、西方在教育方面的弱勢正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問題是香港教育領域各方面的現狀和力量達到什麽層次?是否具備實力進行外源操控?我不得而知,印象中我只知道香港人不喜歡讀書,香港教育文化的社會氛圍與其國際大都市的地位極不相稱。可以這麽說,教育領域大有可爲,只要制定一整套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機制,將中國大陸遠赴西方的中國留學生全部截留在香港地區,引導中國大學生視香港爲出國留學首選之地,另外,大量吸引外國留學生到香港留學,這樣,香港將成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將教育行業構建成東、西方人材”中轉站”,取代香港原來的貿易行業”中轉站”的地位,置於東、西方兩股力量最薄弱的教育環節外源上進行力量可控,那麽,香港教育領域所斂聚的各方面資源簡直不可言喻。1.通過教育這條通道可以將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源源不斷地引導到香港;2.透過教育這條捷徑進入中國新興的、寵大的教育市場進行大規模開發投資,其發展前景將無可限量;3.可以大規模吸引西方教育方面的資源彙聚香港,成爲一個新興的”以香港教育爲中心”的世界性的人力資源産業市場。可以預見,這種教育行業”中轉站”模式絕對比貿易行業”中轉站”模式所創造的財富還要多得多。更爲重要的是,教育模式除了創造有形的資産外,其無形資産還可成爲香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源源不絕的動力。香港必將成爲世界科技、教育、資訊、人材、人力資源的中心。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只要給那些留學生在香港地區創造工作、居留、移民、東西方跳板等等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就足夠了。在此不妨簡單算一下教育投資的賬作比喻,如到美國留學費用爲30萬元,在中國大學的費用爲5萬元,到香港留學費用爲10萬元。作爲一個家長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是,如何投資最小的成本獲取最高的回報收益,而且其投資風險是最小的,香港地區無疑是首選。當然,要做到這點,將是一項龐大的資源優化組合的系統工作,必須在憲法、法律法規、行政行業、民法民則、財政金融、機制架構等等方方面面進行立法與施政。
二、房地産行業是香港經濟騰飛的火車頭。
老實說,我對於房地産行業的研究花費的心血是最多的,在前一小節裏大家看到我提及《廣州市房地産市場開發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內容就可見一斑。房地産行業在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這麽說,只要把握住房地産市場良性發展的步伐,才能起到更好地調節社會資源高效而均衡流轉的作用,進而促進整個國家經濟建設獲得長足進步。香港房地産市場沈澱的社會各方面資源最爲深厚,只要香港房地産市場突破現有僵局,一方面可以大量吸引境外資金流入;另一方面可以釋放民間遊資;必然能夠調動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優化組合。更爲重要的是,可以引導金融領域的資金順暢及融貸投資的良性運轉,進而帶動各行各業的經濟互動發展,最終刺激市場消費,創造就業機會,解決政府財政赤字,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到整個國民經濟在良好的互動中均衡發展。相信大家都明白這些道理,但是否高度重視則另一回事了。從香港的總體格局來說,可以肯定,香港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取決於房地産市場發展的態勢,如果連這一點都認識不到,那麽,香港未來要走的路必將陷在一片泥濘中徘徊不前。
可惜的是我對於香港的地勢一無所知,5月24日我整天均乘地鐵在香港的地下穿來穿去,試問在這樣一種情形下我又能提供些什麽好建議呢?爲此我專程買了張香港地圖,幾天來就伏地圖上逐片逐片地研究香港的地形,香港四面環海,我的感覺是它的海岸線特別長,可惜就是捉摸不透這些海岸線的具體地勢、結構究競是怎樣。雖然我沒辦法就此作出判斷,但我相信,香港的房地産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了,如果將未來房地産發展的主攻方向放在市區,將會陷於小打小鬧的低起點上,作爲帶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房地産行業將失去火車頭的作用,因爲,驅動這個火車頭前進的能量已消耗矣盡。可以預見,只有將這個火車頭放在香港漫長的海岸線上高速運行,創造一片臨海的、高級的、時尚的、環保的、新概念的、世界性的、多功能的海濱大都市,必將能帶動香港經濟的再次騰飛。
總之,香港的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模式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香港社會發生的一系列問題雖然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但絕對不能用社會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只有從香港的歷史及現實出發,秉承現實科學的偉大精神,才能使到香港長治久安,才能有利於中國長遠的根本利益。事實上,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模式就是現實科學的最好體現,在處理香港問題上,”均衡術”無疑是解決香港實際問題的良方,同樣是解決當今世界一切問題的唯一方法。從宇宙、萬物自然規律的角度看,任何強權必須善於均衡,一股獨大無疑將自已置於與人類整體和自然力量直接對抗的焦點上,最終必將受到自然規律的無情懲罰。
最後將圍繞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嘗試進行各種科學研究:1、探索”X”行星;2、探索新的能源;3、探索對流行瘟疫的可控;4、進行各種科學類比實驗(這是我目前最爲迫切的想法,可全面印證”中心論”的理論);5、擴闊向海洋發展生存空間。(這是人類未來應付自然劇變而生存的唯一天然屏障)。
《中心論》第六部分首先全面地闡述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宇宙中心法則。這個問題太深邃了,還是留待《中心論》中去全面詮釋吧。其次是嘗試描述宇宙的起源以及太陽系的運動趨勢。另外從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生態環境的互動狀況來評估末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
《宇宙異變的先兆》作者:勞錦全 2004年12月5日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