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4 replies, 3 voices, and was last updated 17 years, 5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November 9, 2004 at 12:00 pm #12794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龔小夏:宗教入侵政治──美國大選觀察之四
作者:龔小夏十月十三日,離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還有不到三個星期,主持總統候選人第三次辯論的著名電視記者鮑勃•史弗當著五千多萬電視觀眾向總統布希提出了一個歷來屬於禁忌的問題。
史弗:布希總統,請問你的宗教信仰在決策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布希:首先,我的信仰在我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禱告和宗教支撐著我。在擔任總統期間的各種風暴期間,我因此而獲得安寧。……我相信上帝要每個人都獲得自由。那是我所信仰的。那也是我的對外政策的一部分。在阿富汗,我相信現在那裡的自由來自上帝的賜予。
二十世紀以來的美國總統中,還沒有哪位像布希這樣公然宣稱用宗教信仰來指導國家政策的。曾幾何時,西方的政治人物無論多麼篤信宗教,如果想要獲得公眾的認可,都必須保証不讓自己的宗教信仰影響政治決策。畢竟,政教分離是啟蒙時代經過了大量流血沖突才建立的現代世俗國家原則。
孰不料,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宗教在當今世界政治中卻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天意,更可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就在伊斯蘭世界出了本•拉登這麼個宗教狂人、穆斯林世界呈現一片反現代化的狂熱之際,美國也選出了個篤信上帝、並且以宗教信仰來領導世界上唯一的現代化超級大國的布希總統。如果說拉登和布希有什麼共同之處,那就是雙方都認為各自的上帝在指引著自己從事一場聖戰。
布希總統的宗教狂熱是今日美國政治中引發了最多爭議的問題之一,也是教歐洲人最為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在二零零零年競選期間,布希對一再強調他在基督教信仰上的堅定,為此贏得了不少選票。這本來只是讓美國的自由派感到不舒服,但是九一一恐怖襲擊之後,自由派人士日益吃驚地發現,布希的宗教信仰不是吸引選民的花言巧語,而是他的政策指南。
第一次讓自由派警覺起來的,是布希在九一一恐怖襲擊之後那次著名的“十字軍東征”講話。布希聲稱,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對恐怖主義的戰爭是一場新的“十字軍東征”。這番講話在伊斯蘭世界裡引起了軒然大波。稍為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記得,發生在十一和十二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正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爭奪聖城耶路撒冷以及地中海東岸地區的宗教戰爭。無論在基督教世界還是在伊斯蘭世界,當時都被看作是一場“聖戰”。用十字軍東征來比喻反恐戰爭,無異於將這場文明與野蠻的沖突降格為兩個宗教之間的傳統沖突。
將反恐戰爭宗教化,不但在伊斯蘭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同時也招來了歐洲和美國自由派人士的強烈抗議。但是抗議話音未落,布希在談到反恐戰爭的時候又連連使用了更加宗教化的語言。他引用《聖經》語言將反恐戰爭形容為“世界末日的善惡決戰”(Armageddon),宣稱他在上帝的指引下才去攻打伊拉克。諸如“邪惡”以及“邪惡之人”(Evil-doer)這種在西方文化中充滿了宗教含義的語言也被布希引入了美國的政治辭匯。
布希的國內政策也帶有強烈的宗教傾向。“我歡迎信仰來幫助解決這個國家最深層的危機”,布希總統如是說。《聖經》於是成為許多政策得到的依據。對同性戀者與婦女墮胎權利的限制就是用《聖經》來作為理論根據的。
布希政府的宗教色彩揭示了最近四分之一個世紀裡美國社會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是了解今日美國政治的鑰匙。
蓋洛普民意測驗公司二零零三年調查報告中得出的下面這些結論幾乎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美國人口中百分之八十五是基督徒,其中百分之五十一是新教徒,百分之二十六天主教徒,剩下百分之八則是基督教中的其他教派,例如希臘正教;
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美國人說自己不信宗教;
百分之六十一的人口承認宗教在自己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百分之五十八的人說每月至少會上一次教堂。
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宗教可以解決當今幾乎所有問題。
最近二十多年中,美國的宗教勢力越來坐大。保守派宗教的代表人物之一派特•羅伯琛(PatRobertson)甚至宣稱:“我們已經有了足夠控制這個國家的選票。”其中,改變了美國政治地圖的,是福音派宗教勢力。
所謂福音派(Evangelicals),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宗教教派,而是基督教新教中的原教旨主義勢力。崛起的福音派在美國推動了所謂“基督徒再生”運動。他們鼓吹說,無論是什麼人,無論原來在道德上多麼墮落,都可以通過學習福音來重新找到上帝。為此,福音派的教會舉辦了各種活動,比如組織《聖經》學習會,成立組織幫助吸毒者戒毒、幫助離婚婦女重新開始生活、幫助同性戀者“糾正”性取向等等,來吸收新成員。在他們一九八五年吸收的新成員中,就有一位名叫喬治•沃克•布希的三十九歲的酒鬼,也就是今天的布希總統。
布希上台以來,福音派的勢力益發壯大。統計顯示,如今有百分之四十二的美國人自稱是福音派信徒或者是再生基督徒。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布希總統堅定不移的選民。自由派人士因此驚呼,美國的宗教自由和世俗民主制度正在面臨嚴峻挑戰。如果布希贏得連任,自由派人士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
http://www.ncn.org/asp/zwginfo/da.asp?ID=60257&ad=10/23/2004
- November 9, 2004 at 12:03 pm #7918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南方朔:美國大選裏的「神權」(續)
- November 10, 2004 at 5:45 am #117359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南方朔: 新神權?或新民主?──美國大選的政治學意義
所有跟貼﹒加跟貼﹒新語絲讀書論壇 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2Cul4U4 於 November 07, 2004 15:<font color=\”black\”>23</font>:<font color=\”black\”>48</font>:最混亂、分裂、但同時也最花錢的美國大選業已落幕。這次大選在政治與宗教、政治與媒體、政治與民主行為上,已徹底改變了過去一百多年來的民主模式,它不但對美國及世界影響至巨,對自由民主價值的挑戰也極具警示作用。在選後的此刻,已值得探討與注意。
美與民主政權距離拉遠
對於這次美國大選,由於布希的所為,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希望他連任,選前的國際卅五國民調,有卅國強烈支持凱瑞,只有菲律賓、奈及利亞和波蘭支持布希。卅五國平均,布希的支持度只有百分之二十。此外,在美國本地,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行政官僚體系精英,都幾乎一致的反對布希,而報紙反布希的多達一二五家,而且多屬為世所重的大報,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挺布希的則只有九十六家。此外,三場候選人電視辯論,布希也都挫敗。在國際反對、國內菁英階層也反對,自己也輸掉電視辯論,加上布希任內,人民就業機會大量流失,財政赤字累增,貧富差距則擴大,美國的窮人比率已增至百分之十二點五,達三千六百萬人。一個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及他的政黨,反而能夠獲勝,不但贏得大選,也贏得參眾兩院的部分改選。這必須有一個清楚的解釋。而唯一的答案,即是美國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由於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崛起和增強,當今的美國已和「民主政權」(Democracy)的距離拉遠,而和「神權政權」(Theocracy)則趨接近。
近代民主政治在發展的過程中,政治與宗教的分立,早已成了基本的前提,這是「屬世」和「屬靈」的區隔。但這種區隔只在阿拉伯世界及美國糾纏難分,因而也只有它們才會出現宗教的基本教義派。基本教義派在基督教這個部分,乃是他們相信《聖經》的一切乃是上帝的話語,那是不會錯的。於是,兩千多年前的行為與價值準則,遂成了今天的圭臬。他們尤其著重《新約.啟示錄》有關世界末日和基督復臨的記載,認為那是上帝的命令。美國人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只佔百分之廿八。相信上帝創造論的則百分之四十八,相信魔鬼撒旦真的存在的,更高達百分之六十八,相信末日審判的則達百分之八十,認為在自己活著時會見到世界末日的則為百分之十七。因此,「九一一」遂被認為是「世界末日大戰」的開始,而伊斯蘭則無疑的是撒旦的化身。「九一一」後,五角大廈情報高官波亦金少將(William Boykin)即宣稱:「好在有布希,他領導上帝的軍隊,對抗那個叫作撒旦的偶像。」「我們的上帝是真正的上帝,而你們的只不過是個偶像。」類似的說法,乃是美國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和布希政府的基本態度。他們相信「世界末日大戰」業已開始,他們已必須為耶穌復臨做好準備。英國國師季登斯(Anthony Giddens)即說過:「基本教義派在純化的傳統中──尤其是常在暴力中尋得庇護。」
美國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廣義而言,可追溯到南北內戰之前,而狹義的則始於二十世紀初。在一九二○年代它曾企圖禁酒和反對達爾文的演化論而受挫,一度開始從政治上撤退。但因一九六○到一九七○年代初美國新左翼崛起,於是一九七○年代中期開始,針對性的新右派也告興起,而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可以說即是新右派在精神與信仰裡的支柱。
「基督徒右派」擴張成功
美國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在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年間的雷根時代裡達到第一次政治上的高峰。「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是神學上的命名,當它轉化成政治力量,即成了「基督徒右派」。所謂的「基督徒右派」,廣義上包括了福音基督教派、反墮胎的天主教、正統猶太教、摩門教、以及其他新興小宗派如統一教等。它在開始時,乃是新右派裡的一部分,但在一九九六年柯林頓連任之後,這些基督徒右派開始向下紮根,首先取得德州、維吉尼亞州、俄勒岡州、愛荷華州、華盛頓州、南卡羅萊納州等六州共和黨主席之權,接著又向其他州擴張。到了如今,它早已不再是新右派的一支,而是新右派成了基督徒右派的屬下,這是共和黨的基本教義化。基督徒右派在美國人口裡的比率,也由一九八○年代的四分之一,爆增至二○○○年代的三分之一。而基督徒右派之擴張成功,主因有二:
其一、乃是它擁有全美最大的媒體力量。迄至一九八○年代末,它在全美各地即擁有至少一千五百家廣播電台,和控制兩百多家電視台的PTL與CBN兩大廣播電視網,如果再加上其他報紙、電子網路,以及商業性的保守媒體,在全美三大電視網的收視率已由全盛時期的九成跌至目前的四成左右之際,它們已等於擁有了最大的媒體力量。
其二,根據《經濟學人》記者麥克列威特(John Micklethwait)及其同僚的新著《右派國家:美國的保守力量》,美國的零售和保險等重要通路廠商,多半出自南方,基督徒右派也因而在通路上取得極大優勢。舉例而言,我們都以為《哈利波特》系列魔法小說為近年來最暢銷的作品,其實卻非如此,近年來由基督徒基本教義派作家拉哈葉(Tim Lahaye)所寫的「遺忘系列小說」(Left Behind Books),它寫美國世界末日大戰,而後大家上天堂的小說,賣了五千五百萬冊,才是第一暢銷,它的主要通路乃是「沃爾瑪」百貨。
由於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轉化成政治上的基督徒右派,已對共和黨取得了主導權,而布希本人乃是「再生基督徒」,在教會關上屬衛理公會,在信仰關系上則屬基本教義派,因此,整個二○○四年大選,本質上乃是一次宗教主導的選舉。
例如,共和黨陣營,鎖定一千四百萬戶基本教義派的極右家庭為「基本盤」。從競選活動一開始,即由基本教義派雜《旅人》(Sojourners),串連幾乎所有宗教領袖,發起「基督徒應投票給布希運動」。他們從九月分開始主打的,也是「凱瑞不是好天主教徒」這個議題,並專設了一個Kerry Wrong For Catholic.com網站,作為攻擊的發起點。到了選戰最後,他們出了一張光碟片「白宮的信心」。在畫面處理上將布希、美國國旗、耶穌像等並置,並藉著南方浸信會主席拉德(Richard Lard)的口替布希代言說是「上帝叫他當美國總統」。難怪美國主要評論家之一的法蘭克.瑞奇(Frank Rich)也要說,一個基督教的神權王國已告誕生了。
政治左右選擇已告消失
因此,這次美國大選,乃是歷史上首次神權操作下的選舉。共和黨陣營的主要操盤手,乃是白宮親信卡爾.諾夫(Karl Rove);基督教福音派前布道家比利.格拉漢(Billy Graham)之子法蘭克林.格拉漢(Franklin Graham),「基督徒聯盟」執行長拉夫.瑞德(Ralph Reed);猶太基本教義派大老艾文.克斯朵(Irving Kristol)之子威廉.克斯朵(Walliam Kristol);天主教全國協會主席哈嘉德(Ted Haggard)等人。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已被全部動員。
因此,二○○四年大選,可以說已改變了全球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
其一、乃是政治的左右選擇已告消失,而代之以「神權」與「民權」的對立。在「神權」籠罩下,任何國際社會的批評,都反而更強化了它自以為是上帝代言人的執念。「世界末日大戰」、「撒旦」、「反基督」等概念主導了這次大選,它使得一切討論都再也找不到著力點。
其二、則是此次大選,由於神權當道,加上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擁有最大的媒體力量,因而事實與虛構的分野已變得不再重要,例如,美國的「九一一」調查委員會在調查結論中已表示沒有據顯示伊拉克與凱達組織掛鉤,而所有的報告也都顯示出伊拉克並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英國首相布萊爾並為此公開道歉。但在美國,縱使到了選前,仍有百分之五十四的民眾相信伊拉克與恐怖主義掛鉤,也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這顯示出,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所擁有的全美最大媒體網,已確實發揮了以假亂真的功能。在自己媒體力量的支持下,一廂情願的封閉虛構政治,已首次在地球上出現。
其三、則是當真實和虛構已趨模糊,手段的適宜或不適宜,也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基礎,公然的說謊與造謠也就變得理所當然。這次選舉裡,由卡爾.諾夫操盤下所推出的「快艇老兵查真相」,找了一群反對凱瑞的退役官兵。而後將他們的「反對」轉化成「假記憶」,一筆摧毀了他「越戰英雄」的形象。這就是最新型的說謊政治。
美成為五十對五十國家
而這種政治,對民主政治的最大摧毀,乃是它創造出了一種兩極化,並相互憎恨的政治,在神權的自我合理下,民主的寬容已告消失。「寬容」是一種「我們多數人不這樣,但同意你這樣」,「寬容」不是「支持」,而是一個更高的價值,寬容同性戀合法化即是這樣的價值。當寬容消失,而只有道德與不道德之分,那就是讓今天重新回到二千多年前。美國成為「五十對五十的國家」( 50─50 Nation)即因此而形成。所謂「五十對五十」,乃是取消掉政治邊緣化的三分之一人口,任何政黨只要在某種神權基本教義支持下,掌握了三分之一人口,即可萬年執政下去。政治的錯誤不再可能被及時扭轉,錯會變成大錯。這或許才是最可怕的考驗!
- December 19, 2004 at 9:58 pm #117497
豬仔包
Moderator我是其中一個有份投票的人﹐但我沒有投票給布殊先生。主要原因是我反對他的中東和反恐政策﹐而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我唯有投給Kerry先生。不是他特別好﹐只是他比較有希望打敗布殊。結果事與願遣﹐布殊還是取得連任。
而讓自由派驚覺布殊的宗教政策其實在更早之前﹐或者作者只熟美國的國外事務。在布殊上任初期﹐就提出過一個教育方案﹐引來極多人的爭議。內容大約是要用公費補貼上私校的中小學生﹐讓沒有經濟能力的好學生都可以得到較好的教育機會。這裏除了暗示公立學校成績不濟之外﹐其實還是補貼學生上教會學校﹐大部份私學都是教會學校。那時已經有不少聲音抗議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去支持教會﹐而不用在改善公立學校。
而從地理上看﹐可以明白中部地區教會勢力為什麼可以這般強大。兩岸的居民可以方便地接觸到外界時事﹐生活上可以多一些不同的選擇;而中部一些無人地區﹐可以做的事就是週末上教會﹐跟其他人聚會。那是一個社區﹐是他們一星期最重要的節目。在開一個小時才見到另一間屋的地方﹐教會能給予的支持和安慰﹐對他們是十分重要。而東西岸的居民﹐教會不是唯一跟人聚會的選擇﹐但新移民想結識一些熱情而有善的朋友﹐留學生想找點異性間的心靈慰藉的話﹐教會是一個能加強人際關係的地方。
「如果布希贏得連任,自由派人士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所以布殊當選後﹐登入加拿大的移民網站的人數激增﹐因為大量美國人想移民加拿大。想想﹐原來自己所認為的「正確」不過是少數人的意見﹐怕日子不好過﹐美國人還是跟香港人一樣﹐會用腳來投票。
- April 24, 2006 at 5:51 am #118973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緣牽兩岸道德救國北京首辦世界佛教論壇 .江迅
中共建政五十多年來首次舉辦世界佛教論壇,思以佛教理念導民向善,填補社會的道德真空。胡錦濤提倡「八榮八恥」社會新風,但民間認為口號流於形式主義。
西子湖畔和風撫柳,被譽為「人間天堂」的杭州一團和氣﹔江南絲竹佛樂聲中,被稱為「海天佛國」的普陀山普濟寺裡傳送心燈。來自世界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三千名佛教高僧、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相聚於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同種善因,共結善果。論壇於今年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浙江杭州和舟山市舉行,這是中國佛教二千多年歷史上首次舉辦的世界範圍的佛教大會,是中共執政五十多年來首次在大陸境內舉辦的多邊宗教大會。兩岸高僧在這次論壇中擔當重要角色,亦彰顯大會「和諧」主題緣牽兩岸。道德真空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思想。然而,中國大陸今天的現實卻是人心冷漠、貪腐橫行、缺乏誠信、是非不分,這種「道德危機」並非一日之寒,而是七十年代末以來的「信仰危機」的延續。自中共建政以來,以無神論摧毀宗教和宗教所奠定的道德基礎,以階級鬥爭為綱造成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懷疑一切否定一切,不但打倒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和道德、沖垮所有宗教的道德藩籬,也推倒中共自己樹立的所有道德典範﹔幾十年來不斷的鬥爭批判,百姓無所適從,精神空虛。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騰飛而取得巨大物質文明的同時,精神文明卻不盡如人意,人與自然關係緊張,人與人關係緊張,貧困差距拉大,文明失範,道德真空,這已是中共執政面臨的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
官方的政治口號,今天的民眾已難以真心接受。而佛教是「和」的宗教,又是「心」的宗教,儘管中共並未公開宣稱要以佛教填補社會道德真空,但承認佛學和儒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並具有普世價值。中共雖對宗教始終有戒心,但在中國大陸,有兩千多年根基的佛教擁有一億信眾,以和合文化為底蘊的中國,要構建和諧社會,中共也願借助佛教。
民眾最關注社會風氣問題
二十多年來,官場腐敗成風,商場製假販假,醫院唯利是圖,學術盜匪成群,富商拒絕慈善,下崗失業嚴重,仇富心理滋長,社會治安惡化,公德意識淡漠。今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民眾最關注的社會問題中,最受關注的是「社會風氣問題」。社會風氣反映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的緊張程度,可用反映一國社會財富分配狀況的公認指標基尼系數來衡量。零點三至零點四之間為「正常」,超過零點四為「警戒」,超過零點六,則表明該國社會處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當今中國的基尼系數已達零點四五八,超過國際警戒線。
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葉小文指出,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係的緊張,帶來社會心態上的焦慮而困擾著人們,令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中國大陸「社會失範的焦慮」,則主要表現為快速發展造成的一系列兩難抉擇﹕社會心理壓力具有既要促進平等競爭、又要促進共同富裕的雙向作用﹔社會心理預期具有既要參與競爭實現先富一步,又要節制競爭、避免兩極分化的雙重風險﹔社會心理互動具有既要靠競爭激發心理活力、又要以協調融洽心理氛圍的雙重功能﹔社會心理取向具有既要得到效率提高、又要得到社會公平的雙重使命。葉小文認為,當前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政治參與意識明顯增強,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有著強烈的期待,同時也引起對社會失範的焦慮。這種失範在個人層面,表現為強烈的不幸感,形成越軌的心理鋪墊﹔在社會層面,表現為無拘束威脅社會基本秩序﹔在意識層面,表現為大眾精神低落、漠視理想。
八榮八恥成了社會道德運動
如何填補社會道德真空,始終是中南海關注的問題。胡錦濤、溫家寶新政主導下,中共中央黨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部門就此展開多項課題研究。有人倡導重整馬列主義雄風﹔有人提議將佛教立為國教﹔有人呼籲從道德榮辱教育入手。中共最終選擇了後者。今年三月四日,胡錦濤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組會上,第一次提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於是,一場各階層的社會道德運動轟然而起。
「八榮八恥」成為中國大陸十三億人新道德標尺。學校、企業、部隊、農村一首首《「八榮八恥」道德歌》、《「八榮八恥」正氣歌》、《「八榮八恥」拍手歌》、《「八榮八恥」七字歌謠》唱響。北京幹群同聽「八榮八恥」主題報告﹔大學生「八榮八恥」社區實踐基地在福建掛牌﹔北京九所高校聯合倡議年輕人實踐榮辱觀﹔中國電影界座談樹立榮辱觀﹔南京部隊官兵共話社會主義榮辱觀﹔「我看社會主義榮辱觀」大獎徵文舉辦﹔河南發行宣傳「八榮八恥」明信片﹔畫說「八榮八恥」貼進門頭溝中小學校園﹔通州成立三十個知榮辱、學做人少年先鋒崗﹔貴州「榮辱監督員」上崗﹔黑龍江將榮辱觀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內容……當下,這場「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以來,由官方發動的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道德教育。
在改革開放初期,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九大團體倡導「五講四美」活動,獲中共中央宣傳部支持,兩年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將「五講四美」與「三熱愛」相結合,在全大陸大張旗鼓推行。不過,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社會失範和道德滑坡越趨嚴重,所謂「五講四美三熱愛」僅僅成為一種口號。儘管「八榮八恥」不像「五講四美三熱愛」那樣,將「熱愛中國共產黨」列為道德規範,但停留在官方的政治口號層面,難以被民眾真心接受。
現代文明重信仰自由
《大公報》是今屆佛教論壇的協辦單位之一。《大公報》社長王國華指出,信仰是心靈和精神的寄託,言論是感情和思想的表達。信仰和言論,無不受「心」的控制和支配。「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是人類的基本人權,也是現代文明的兩大要素。建構和諧世界,必須從「心」開始,正確處理「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的關係。
有北京學者認為,要抑制社會不良風氣,必須先抑制中共黨內不良風氣,政治不透明,新聞不自由,官場腐敗,貧富不均,僅僅以「八榮八恥」改善社會道德真空,其成效依然成疑。上海有網民說,重建國人道德不是靠一個短期的運動所能解決的,這是一項複雜的重建國人信仰的戰略工程,決不是靠短期學習和教育就能見效的,更不是靠單一的道德建設就能解決的。如此宣揚「八榮八恥」,還只是形式主義,不能針對道德真空的源頭採取配套措施,要重樹道德新風難有實質效果。執政者應當把重點放在治理官場腐敗、提高政治透明度等與道德滑坡密切相關的問題上。
中國大陸擁有一億信眾的佛教,相對其他宗教,是最沒有政治企圖心、最為平和的宗教,佛教的理念可以為中共執政所用。這次佛教論壇提出「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是「從心開始」理念的三大方向。這次佛教論壇弘揚的「新六和」就是﹕人要和善﹔家庭要和睦﹔人際要和順﹔社會要和諧﹔人間要和美﹔世界要和平。
二千多年來,佛教超越種族與國界,東漸西輸,南傳北播,流布寰宇,蔚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這次世界佛教論壇發起人是﹕一誠、本煥、星雲、祜巴龍莊猛、惟覺、聖輝、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確吉尼瑪、覺光等八人,早在二零零四年十月,他們共同倡議,在中國設立世界佛教論壇。論壇由浙江杭州市佛協會與舟山市佛協會主辦,主題為「和諧世界,從心開始」。論壇收到五百多篇論文。
國家宗教局長葉小文在論壇指出,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從個人內心開始,棄惡揚善,清靜自心,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共建和諧世界。「和」的內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和」的基礎,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天下和美。今天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人類回饋自然,也是一種「承認、尊重、感恩、圓融」。佛教的緣起理論認為,宇宙、萬物與人類是相互依存,同體共生,不可分割。其精神內核用一個字表達就是「和」。順應「緣起」法則,正確處理好人我關係、物我關係以及身心關係,實現各種關係的和諧、均衡與圓滿,是人類最高智慧和境界。
肯定自己尊重生命
台灣中台禪寺開山方丈惟覺大師接受了亞洲週刊採訪。惟覺大師是倡議發起此次世界佛教論壇的八位高僧之一。惟覺大師指出,佛家主張每個人自己覺悟,人人都有佛性,自己要肯定自己,每個人都有無窮的希望,有無窮的生命價值。身處這個時代,一般人容易被迷失掉,被太空科技迷失掉,只知道往外追求,而沒有自己內心的檢討三省,只知道開發資源,攫取資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衝突。佛法說的人間淨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世界和平,每個人都能認識自己,不要迷失自己。自己要有好的空間生存,也希望每個人都要有好的空間生存。舉辦這次佛教論壇,就是弘揚這些道理。
香港《大公報》社長王國華認為,宗教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無可替代。佛教有促進社會和諧的三大優勢﹕佛教文化的兼容性優勢,佛教倫理的寬容性優勢,佛教修行的社會實踐性優勢。這三大優勢,使它有資格在構建和諧世界的歷史使命中發揮獨特作用。但要承擔起這項光榮使命,佛教自身也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使佛教真正成為普遍性的世界宗教。佛教的改革、創新必須以滿足未來人類的社會需要為依歸,在弘法實踐中變換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新形態。在這方面,港台地區在人間佛教的理論和實踐上,已經做出了表率和突出貢獻。
身體力行人間佛教
闡述台灣的人間佛教,不能不說佛光山。《法音》雜誌主編淨慧法師說﹕「星雲大師把人間佛教思想奉為圭臬,數十年來身體力行,使佛教與人生打成一片,同時代並行不悖﹔他所開創的佛光山事業,實際上是實現『人間佛教』和『佛教時代化』的一個系統工程,可以稱之為『星雲模式』。」何為「人間佛教」﹖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就是佛陀的本懷,佛陀所有的教言,無一不是以人為對象,可以說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有的教化。」走過半世紀,星雲大師經歷戰亂、誹謗、困頓,初心總不變。他創辦僧伽教育,培養僧才,為賡續佛教慧命遍灑菩提種子﹔撰文著述,創辦報紙、電台,埋首佛教文化事業,為現代佛教注入蓬勃的新動力﹔一襲袈裟,走遍世界,要把人間佛教的真善美從台灣帶到世界五大洲。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釗燮對亞洲週刊說﹕「台灣是百分之百的宗教自由的,宗教在台灣是受到憲法的百分之百的保障的,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前不久,星雲法師跟我談了這次在大陸舉辦的世界佛教論壇的構想,我們是百分之百的贊同,因為宗教是沒有國界的。透過宗教的交流,讓世界各地有共同信仰的人匯聚一堂,共襄盛舉,對世界和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台灣民主化大幅度開展之後,宗教界能聚集眾多信仰者,政府思考的是,如何讓宗教自由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令他們在傳達宗教信息時,不受到政治力的干擾。吳釗燮說﹕「陸委會也希望將台灣宗教信仰自由推廣到其他地方。最近幾年,我們看到中國大陸宗教信仰自由有大幅度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宗教信仰活動。如果大家都拋棄成見,對別人充分尊重,不同宗教都能秉持互相體諒的心情看待不同宗教的活動,世界就會更美好。」
提倡兩岸宗教交流
台灣行政院新聞局長鄭文燦說,台灣的宗教二十年來越來越多元化,本土性宗教流派很多,在宗教層面上具有無比的寬容,很少因為宗教意見的對立而形成種族或政治的對立。台灣佛教,從大陸傳入的大乘佛教,有關比丘尼的登記制度保存得最好,相當完整,根據修煉的年限,不斷更新。鄭文燦認為,人間佛教,台灣比大陸弘揚得好,更有禪宗味道和入世味道。最近大陸方面提倡「八榮八恥」,從某種程度上說,經濟發展到某階段,它的精神文明,它配合的道德倫理,是需要更新的,講「八榮八恥」的思路,也掌握到西方資本主義精神和理性、自律、榮辱感。當年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畢竟只是執政黨自我期許的口號。
台北市長馬英九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說﹕「我從小信奉天主教,但和星雲大師卻結緣很早,以前我在法務部時,就和星雲大師他們有合作,在監獄裡辦短期出家、辦佛教戒毒營,他們非常投入。」他說,佛光山的做法,是與中國傳統結合在一起的,有儒家味道,很容易被中國人接受。他說﹕「兩岸是否有可能開展修行交流,信眾互相交換,到對岸住一段日子。」長久互動有助於兩岸雙方的了解。■
來源:亞洲週刊 2006年4月30日(約 4月22日出版)二十卷十七期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