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5 replies, 2 voices, and was last updated 17 years, 7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February 2, 2005 at 11:54 am #128052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文揚﹕海嘯的邏輯
文揚專欄( http://lateline.muzi.com/cc/chinese/26985.shtml )
【夜光新聞: 2005-1-14】地球是浩渺宇宙中的一個普通星球,而整個浩渺宇宙都處在一個大爆炸的狀態之中,所有恆星星球又都處在不斷冷卻和坍縮的過程中。這是人類在近幾十年裡形成的關於我們這個地球和整個宇宙的最新科學觀念,史蒂芬.霍金將這種宇宙膨脹的觀念稱之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智慧革命之一。人類熱烈地擁抱了這個理論,因為它被各種科學觀測結果所證實。儘管在這樣一個宇宙觀中沒有任何靜止和永恆存在,整個人類卑微得像一群朝生暮死的蟯蟲,人類還是無奈地接受了。因為這是科學,上帝長睡不醒,可憐的人類現在只能相信科學。
科學雖然比神學可信一些,但科學卻一點不可愛,科學根本不考慮人類的心靈安慰,也完全不照顧人類的自尊。科學告訴人類:這個宇宙並不是為你們這群蟯蟲所設計的,你們只是很偶然地出現在宇宙偉大的膨脹運動過程中的一些寄生物,你們迷迷糊糊渾渾噩噩,既看不到時間的邊界也摸不到空間的邊界,既不懂得宇宙為什麼會爆炸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停止爆炸,你們或生或死、或多或寡、或集體自殺或全部滅絕都和宇宙的自身運動沒有任何關係,在宇宙的宏大歷史上,甚至連記錄一下曾經有過一種叫做人類的東西存在過這個事實都不一定有必要。
整個太陽系自顧自地繼續著它的爆炸運動軌跡,地球則自顧自地跟著太陽系一起飛速旋轉,偶爾,它鬆鬆垮垮支離破碎的地殼會發生一些斷裂或塌陷,它晃晃盪盪深淺不一的海水會發生一些擾動和起伏,這都是極普通、極正常的宇宙現象,與宇宙間其他一些巨大的能量運動相比,這點兒小動作也就是類似於地球的一個小噴嚏之類的東西。
要怪就只能怪人類太渺小、太脆弱、太可憐,一場不大不小的印度洋海嘯就殺死了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真悲慘!但是,誰叫你們生出這麼多人來的呢?誰叫你們那麼喜歡在海邊居住到海邊來玩的呢?誰告訴你們地球的大海就是為了讓你們好看好玩兒才存在的呢?誰告訴你們地球不會沒有一點預警就偶爾來一次地震來一場海嘯的呢?既然宇宙的爆炸膨脹自有其爆炸膨脹的道理,那麼地球的地震和海嘯也自有地震海嘯的道理,不解其意、不知其所以只是因為你們人類太過無知,與地球本身無關。
其實,人類倒不至於連這一點都不懂,面對天災,人類向來是宿命的。以前認為這是神意或天意,現在知道這是自然現象,意思差不多,都是一些超越人類主觀意志的東西。人類可以牧牲畜、牧魚類禽類,一些大人物甚至還可以牧民眾,但斷然不可能牧天地、牧宇宙,天地是人類野心的邊界。
但即使是理解這一點,人類卻常常忘記這一點,人類這種生物最大的毛病就是健忘和輕狂。只要一段時間沒有了天災,人類很快就會忘記自己的渺小和宇宙寄生物的可憐地位,很快就會在膨脹的野心驅使下以天地的主人和大自然的救世主自居。他們發明出巨大的爆炸物、巨大的推土機、挖掘機、鑽井機、飛行器、航行器,他們以“非法移民”的身份行使著“萬物之王”的權力,他們開山填海滅絕物種污染自然無惡不作,他們視地球的一次次報復和警告於不顧,直把地球當作可以任意蹂躪的婢女。
很是可笑的是那些奇形怪狀的國家政治邊界,地球的整體表面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區塊,其劃分根據只是一些模糊不清自相矛盾的政治觀念和一些自作多情無事生非的歷史恩怨。因為這些邊界的存在,地球得不到作為一個整體應享有的起碼尊重,得不到人類對地球的統一認識。只要國家政治區塊存在,地球的整體利益就將繼續被人類的愚蠢所犧牲,政治家們的野心仍恣意飛馳在萬物之上。
很是可怕的是人類經常為了國家政治鬥爭的目的不惜毀壞地球環境,為了殺人而不惜將綠洲燒成焦土,為了佔領而不惜將家園炸成廢墟。對於野心政治家來說,如果一場海嘯或一場瘟疫可以摧毀一個敵國,有什麼理由不加以利用呢?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些人一心要成為統治世界的大君王,有什麼理由認為他們不會試驗各種殺人手段,包括借助自然力量殺人的手段來達到它的目的呢?
很是可疑的是這次印度洋海嘯所發生的地點,地震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以西北緯3.6度,東經96.28度的海溝俯衝帶,構造性的大地震引發了整個印度洋水體的震盪,一支海嘯衝擊波滌盪了最鄰近的印尼班達亞齊省,另一支海嘯沖擊波被孟加拉灣的“喇叭口”效應放大,在整個孟加拉灣沿岸造成海嘯災難,第三支海嘯衝擊波穿越印度洋直撲東非沿岸。三支衝擊波所襲之地全部都是異教窮國,沒有一個基督教富國,唯一的一個富國領地是位於第三支衝擊波必經之地的英屬迪戈加西亞島美軍海軍基地。奇怪之極的是據美國軍方宣稱,該基地竟然沒有任何損失,雖然這個馬蹄形海島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4英尺,而此次海嘯的水牆高度即使在開闊海域也高達6到10英尺!
真是恰巧。如果地震震中再向北移動幾個緯度,雖然孟加拉灣沿岸各國災難依舊,但一支海嘯衝擊波將從馬六甲海峽這支典型的喇叭口中灌入,整個西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就是滅頂之災。如果地震震中再向南移動幾個緯度,從達爾文市直到珀斯市的澳大利亞西北沿岸就會是今天的孟加拉灣沿岸的厄運。再在更大的範圍內作假定,西太平洋沿岸有日本和韓國,東太平洋沿岸是美國和加拿大,南太平洋有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東岸,北大西洋是歐洲北部和北美東部,地中海是歐洲南部,都是富國和“上層人民”,都玩不起這種天災。找來找去沒有比孟加拉灣更“下層”的地方了,也沒有比孟加拉灣的海嘯更具有對阿拉伯海這個伊斯蘭教核心地帶的直接警示作用的了。看一看地圖就不難發現,假如地震震中向西平移30個經度到阿拉伯海,海嘯災難的政治後果將會是什麼!
受災的人民永遠是令人同情的,災區的慘狀折磨著世界的神經令人無暇他顧,但今天的救援並不會阻止未來的災難,伊斯蘭世界的確有必要認真研究一下印度洋板塊西北部分的地質構造了,現在看起來,基督教的上帝好像醒了……
- February 15, 2005 at 9:54 am #7939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陶世龍專欄──海嘯之謎
地震在山中發生,容易引起山崩;在海底發生,則有可能造成海嘯。
在廣東潮州、汕頭一帶,許多老人還記得,幾十年前,這裡發生過一次奇怪的水災,那淹沒田園的洪水,既不是暴雨從天而降,也不是河水泛濫成災,而是從海裡倒灌上來的!不少人以為這是風把海水刮到岸上來了,其實不是,這是地震幹的壞事。那次水災發生在1918年2月13日,那天這一帶的海邊,正好發生了強烈的地震。
朝水裡扔下個石子,尚且要激起陣陣波浪,何況受到了劇烈的震動!這種時候,就是無風也會掀起巨浪,波濤洶湧,狂瀾四起,海面一會兒漲高,一會兒又下落,簡直失去了常態,這就是海嘯。當海浪沖上了陸地,便產生了奇怪的水災。
日本是個島國,地震又多,更經常受到海嘯的襲擊。1923年9月1日,東京橫濱附近的海底發生大地震,震動激起的巨浪沖到岸上,在它退回海中的時候,把868所房屋卷走了,在海上還有8000艘船舶為浪濤所吞沒。
近在1960年5月下旬,日本有些地方又一次受到海嘯的襲擊,10多萬人被害得無家可歸,可是這裡並沒有發生地震。
是哪裡發生了地震呢?原來是遠在10000多千米以外的智利發生了地震,這次地震引起的海嘯竟波及到了日本!
智利在南美洲西部,東倚綿亙高峻的安第斯山,西臨狹長深邃的海溝。這裡的地震頻繁而劇烈,多次受到海嘯的洗劫。1835年2月20日,康塞普森城的毀滅最為驚人。
康塞普森城本是一個靠海的城市,經常受到海嘯的威脅。1751年的地震使它毀滅,海水沖了進來,城市成為一片廢墟。在這次災禍以後,人們重建城市,特地把新城建築在離海16千米遠的地方,希望能避開海嘯的襲擊,誰知道結果還是沒有逃脫厄運。
<!──海嘯威脅城市──>
<!──海嘯威脅城市──>
1835年2月20日上午10點鐘,一大群海鳥經過康塞普森城上空向內地飛去。在平常是看不到這種情況的,是什麼東西驚動了它們呢?人們哪裡知道這就是大地震將要來臨的預兆。原來這時大地已經開始輕微地震動了,海鳥在這方面的感覺特別靈敏,可是人還蒙在鼓裡。
到了11點40分,康塞普森城的居民也清楚地感到大地在震動了。開頭還比較輕微,但在半分鐘後就馬上變得強烈起來,大地像船隻在風浪中一樣搖盪,人在地上很難站穩,房屋也搖晃得很厲害,幾乎就要倒塌了。這種狀況持續了1分半鐘,一陣更劇烈的震動襲來,已經快要倒塌的房屋實在支持不住了,紛紛土崩瓦解,僅僅6秒鐘的時間,城市就變成了瓦礫堆。這一陣劇烈的震動,經過了2分鐘才緩和下來。你不難想到,它所造成的破壞,有多麼巨大。
在人們感到地震後大約1刻鐘,海水突然從康塞普森的外港塔耳卡瓦諾向海中退去,退卻了大約1600米那麼遠,露出了大片多年不見天日的海底,許多船隻,包括那些停在水深13米的地方的船隻也擱淺了。
海水後退沒多久,又漲潮一般地向大陸反撲過來,當它沖上海岸以後,激起了白色的浪花,比平時最高的潮水還要高出7米左右。它以雷霆萬鈞之力,摧毀著遇到的一切,海岸炮台上一尊重約4噸的大炮,也被它掀動了4米多遠,更不要說那些已經崩塌的房屋了。海水向大陸沖了一段路程,然後又退回到海裡。這樣進進出出一共3次,一次比一次巨大,在它退回海中的時候,把凡是能帶動的東西都卷走了。已經殘破不堪的城市,又受到它的洗劫。3月4日,正在作環球旅行的達爾文來到這裡,只見海邊上到處散布著桌椅、書架、木樑、屋頂、大袋的棉花和茶葉,以及其他許多從倉庫中沖出來的商品,好像有1000艘大船在這裡遇了險。這些東西還不過是海水退卻時留下的一點殘餘,更多的東西已經被大海吞去了。
幸虧海浪向岸上推進的速度不算快,人們來得及跑上高處避難,這裡的居民對海嘯又早有警惕,一見它來勢洶洶,情況不妙,早就拔腿逃跑了,因此大多數人都得救了。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發生地震,海水也是先退後進,浪頭比原來的海面高出15米以上。附近海上的船隻感到好像觸了礁,船上的人不由自主地跳了起來。滾滾浪濤傳到了非洲的丹吉爾,使那裡的海水突然起落了18次;傳到了加勒比海的馬提尼克島,使那裡的潮水比正常的時候高出5米多;愛爾蘭南部的城市金塞爾,也受到它的襲擊,一股海水灌進了那裡的市場。
遠離地震發源處的濱海地區,也會受到海嘯的威脅。地球上地震頻繁而劇烈的地區大多靠著海洋,因此海嘯並不是罕見的現象。
不過也不是只要在海底發生地震就能引起海嘯,還需要此時海底產生劇烈的地形變動。有些地震是能產生這種變動的,這時海水會因地形的突變而陡起陡落,激成一種特別長的大浪,當它推進到水淺的海域時,就會出現前面我們見到的海嘯。由此我們也不難想到,地震如果發生在海底水淺的地方,即使同時有劇烈的地形變化,也難以產生海嘯的。產生海嘯的地震的震源,多數在那種靠近深海溝的地方。
來源:人民網
- February 15, 2005 at 1:23 pm #117891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印尼海嘯之後的思考
陶世龍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發生的地震,震級高達9級,震源只有10千米, 對固體地球的表面產生巨大破壞是必然的,但未必造成嚴重傷亡。這次地震造成的災害嚴重,還因為引發了海嘯,成為人類歷史上記錄到的同類災害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在此以前的最高記錄是1755年11月1日,襲擊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的地震海嘯,最高估計為7萬人。當時沒有準確記錄,有不同的說法,均為事後估計)。
日本是受到海嘯襲擊最多的國家,海嘯一詞即為日本人提出而為國際所公認,西文中按日本語原詞音譯為TSUNAMI。
由於經常受到海嘯的威脅,日本特別注意對海嘯的研究。有嚴密的預警機制。一般認為,如果這次是日本遭遇海嘯,傷亡會大大減少。因為地震引起的海嘯,一定是發生在地震之後,並需要一段時間傳播,即使這些波浪的運動速度很快,一般也要一個小時才能傳到幾百千米(公里)以外,1960年5月22日智利大地震產生的海嘯,是在地震發生後15小時才到達夏威夷群島。這次海嘯的傳播速度達每小時800千米(公里),而從震中到達斯里蘭卡,也費了兩小時。因此只要不是離震源太近,可以有時間逃避。以今日的技術,地震的發生雖尚不能準確預報,但地震一旦發生就能測出,海嘯的發生也可察知。遺憾的是在印度洋地區,如英國《金融時報》27日的文章所指出,這次災難凸顯印度洋預警系統缺乏。
要建立這種預警系統,必須大家通力合作,海嘯到來不需要你的簽證,在十幾米甚至更高的浪頭面前,人不分國籍、種族、貧富,宗教信仰,都要被一掃而光的。全球化不僅是經濟的需要,更是人類維護自己的生存環境,保持自己能持續發展下去的需要。
過去地震海嘯造成的災害,主要是太平洋地區有記錄;印度洋周邊諸多海灣,寧靜宜人,風光旖旎,大概也因此忽視地震海嘯可能造成的災難。
從漸變到突變是地質學、生物學都已充分證明的規律。正是在這似乎很安穩的大地下,這裡的巖石圈層早就在發生形變,聚集能量,孕育著地震的發生。居安思危,曲突徙薪,防患於未然這些古老的箴言,今天仍然管用。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哲學,也在這裡體現出來了。
西西里島北邊海中的斯特朗博里火山,大體間十多分鐘就要噴發一次,有輕微的爆炸但不猛烈,它持續活動已超過兩千年了,但沒有留下造成災害的記錄,而得了地中海燈塔的美名,成為人們觀賞旅遊的勝地;地震也是如此,經常有小地震的地方,一般不會發生大地震。道理很簡單,能量在這些頻繁但不太猛烈的噴發和震動中釋放了。 這個規律我看也適用於社會,魯迅“於無聲處聽驚雷”,當有此意,他是學過地質學和進化論的。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造成毀滅性災害發生後,歐洲的新教和舊教互相指責是對方的行徑觸怒上帝引來的懲罰。天譴論在西方也是有的,在中國文化中更是源遠流長,每當出現這些災害必定要用“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點來解釋,據說應該由天子來負責,但實際上常以后妃、宦官和執政的大臣來頂替。而不管由誰來承擔責任,用這種思維方式,地震的原因永遠也搞不清楚的。按某大師的“經文”,他應該有控制地震海嘯的神通,始終未見有何表現。他們的網站設有“天人之際”版,專門宣傳“天人感應”,每當中國大陸出現暴雨、幹旱、雷擊、冰雹、地震、蝗虫等等自然災害,必定就此大做文章,說什麼這是迫害了他們所帶來的報應雲雲。
泰國南部海邊旅遊勝地,海嘯前後這次海嘯造成的災害如此嚴重,他們卻保持緘默。原因也很清楚,這次遭災的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多個國家,包括信仰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多種宗教的信徒,偏偏不信教的人多的中國這次沒事,他要宣揚是報應,誰報應誰呢?不過仍有人按捺不住,在他們的網站上,或就地震發生的日期玩弄中國巫術的數字遊戲;或自稱“生了一種預感:誰誰誰氣數已盡!”還和1999年12月26日他們有兩個人被法院判刑聯繫起來,還是要聲稱“勢必也會遭到報應”。連牽強附會都夠不上,只能說是語無倫次。
荀子說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對的,不把天與人分開,如何能認識自然。這次海嘯對中國的影響小,是地質地理條件決定的。這不僅有許多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中國海區外圍有成串的島嶼、暗礁環繞,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嘯的天然屏障的因素。更起作用的是我國大陸邊緣有廣闊的大陸架,這是一個坡度平緩水深不超過200米的大平面。
海嘯實際上是波浪運動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為地震海浪。不過它的波長較平常的海浪長得多。最多可達200千米(公里)。海浪運動的特點是,看起來後浪推前浪,其實水的質點仍在原地兜圈子,是通過圓周運動的方式把波動傳開去,猶如風吹起麥浪翻滾,似乎是麥草在隨風前進,其實仍在原地。
由於產生海嘯的波浪的波長特別長,這個圓周運動劃出的弧也特別大,當它向下傳播到接觸海底,就要相互摩擦,使波浪擁有的能量被消耗,變得癒來癒弱。因此大陸架的存在,可以使海嘯的危害減輕。
打開世界地形圖一看,受海嘯破壞最嚴重的地區,多是那種附近的大陸架很窄,甚至沒有,緊靠深海溝的地帶。
我們還可看到,在這次海嘯中,澳大利亞距離震中並不比斯里蘭卡遠,但未見有受到海嘯帶來損失的報道。澳大利亞的北邊有一個比較寬的大陸架。
當然,有了寬闊的大陸架做緩緩衝地帶,海嘯的威脅可以有減輕,但決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緩和不等於消除,事實上1918年潮汕地區出現的海水倒灌成災,應該就是一次海嘯。
再有,儘管地質學、地震學都已建立,但對地震、對海嘯的認識仍不是完全清楚的,地震的的準確預報仍不能作出;地震的機制仍在探索。像這次印尼地震的發生,是地球巖石圈上層的亞歐板塊和印澳板塊碰撞的結果,大家可能已耳熟能詳,但板塊在怎樣運動,是什麼力量在使它運動,都仍待探索。不過這要和250年前歐洲人爭論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誰家觸怒了上帝,從而上帝用地震來作為施加懲罰比較,我們畢竟是前進了。
我們應該有信心。
不過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每當這種天災嚴重時,常有人利用群眾缺少科學知識,以妖言惑眾收羅信徒者,這也不能掉以輕心。
- February 15, 2005 at 1:26 pm #117892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海嘯的沉思
錢躍君時事點評
這次南亞海域上發生的地震和海嘯震驚了全世界,十五萬人被無情的海浪吞噬。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人們再度發現人類的渺小和大自然的無可抵御。面對電視上一幕幕被海浪洗劫後的海岸和城市,悲痛之餘我又重新思考起人的生存環境──地球與大海,思考起人與自然這一人類文化的永恆主題。匆匆寫下幾筆以飧讀者。
自然與宗教
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人類初年,人類沒有很多科學知識,無法理性地思考大自然現象,只能通過內心來感受大自然。例如看到天上的雷電或海中的惡浪,就會想到上帝在懲罰人類,只能通過各種宗教儀式來乞求上帝的寬恕。這種文化的故事化就成為神話(如中東和古希臘神話),儀式化就成為宗教(如許多原始宗教),形象化就成為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的源泉(如土著族的舞蹈和遠古巖石畫)。所以沒有感情,就沒有神話、宗教和藝術。
人類發展到今天的理性,以為靠人類這點破壞大自然的知識就足以征服自然,所以導致宗教死了──今日教堂中恐怕遊客多於基督徒;文化也死了──“六八學運”後產生的大眾文化,其實就是沒有文化的文化。尼采曾直呼“上帝死了”,其實上帝並沒有死,因為上帝從來就沒有存在過。聖經中說“上帝創造了人類”,其實恰恰相反,是人類根據自己的需求創造了上帝。
但沒有上帝的人類又是可悲和可怕的。人類社會需要道德來維繫它的和諧,而社會道德是靠感情、更多靠宗教來建立的。沒有宗教的社會是個沒有道德底線的社會,今日社會的道德敗壞恰恰是理性社會的結果。沒有道德的社會只能靠法律來維繫,為社會強制地限定了道德底線。但在既沒有道德、又沒有法制的社會,不成為人類更大的悲劇?
1752年美國的富蘭克林揭開了天空中發生雷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這本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個進步。但幾十年後就開始了“梵蒂岡大教堂上是否也要安裝避雷針”的大討論,就連拿破侖都起勁地參加爭議。梵蒂岡作為上帝的殿堂,上帝創造了這個大自然,怎麼還要擔心大自然會把上帝的殿堂用雷電擊毀?這簡直是在懷疑真正的上帝到底是自然界的上帝、還是人類的上帝?
這次發生的地震和海嘯恰恰發生在聖誕節,就不知是人類觸怒了大自然的上帝,還是大自然觸怒了人類的上帝。
地球與大海
“地球”顧名思義就是一隻球(直徑6371公里),最裡面是地核(直徑3400餘公里),中間是地幔(2900公里厚),最外層是地殼(5-75公里厚)。地殼生成迄今據傳已經有46億年,35億年前出現了生命,200-300萬年前出現了人類。可惜那個時代的人類還是野生動物,沒有神話傳入今世。
最初解釋地層生成的還是從神話開始。在《聖經.舊約》中說,地球曾經被洪水淹沒,世界上的動物界包括人類都被大水滅絕,只有被上帝選中進入方舟的挪亞一家和攜帶的動物免於此劫。於是1705年英國的J.Woodward提出了巖石的水成論。即那次的洪水滅絕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帶走了地面的沙石和泥土。懸浮在水中的混雜物逐漸沉澱下來,輕的在上,重的在下,時間一長便成了巖石,生物遺骸便成了化石。
40年後,意大利的A.A.L.Moro通過對火山的研究提出巖石的火成論,認為地球表面本來是平坦的,是地下熱的作用而使地球表面隆起而形成高山與深海。於是“水”、“火”兩大論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兩大學派,據說18世紀在英國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兩派專家居然辯論到動起拳頭。
那地球變化是逐步形成還是緩慢演變的?19世紀初法國人G.Cuvier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考證,發現不同時代的動物界線分明,不存在過渡類型的動物,於是認為地球上發生過一次次災難,舊的動物絕滅,新的動物又遷徙而來。即地球的演變是在突發的自然災難中一次次突變而來。災變論為地球演變披上了一層神秘、甚至神學的色彩──古生物考証發現,在寒武紀地球上突然出現了大量生物,這就成為《聖經.舊約》中上帝創造世界的考古依據。包括《聖經.舊約》中洪水和方舟的故事、Jericho城牆倒塌和摩西率領以色列人渡過紅海,都在暗示曾經發生過水災和地震,基督教世界觀就屬於科學上的災變論。
儘管當時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沒有問世,但他的前輩拉馬克(J.Lamarck)的進化論已經發表。英國人Ch.Lyell受到拉馬克生物進化論的啟迪而提出地球演變的“漸變論”。即通過化石所反映出來的物種變化,是當時地球環境變化的結果。而環境變化來自於地殼運動,地殼運動是火山、地震、風雪、雷電等各種自然力量長期作用的結果。
那大陸與海洋有今日這樣的分布,是一次性生成、還是幾億年發展的結果?直到19世紀末,人們一直認為在遠古地球生成時就這麼形成了。儘管地殼有上下升降,但位置固定不移。以美國J.Dana為代表的冷卻說解釋:地球從一個火球冷縮後,就冷縮成今天的模樣。
直到1912年1月6日的法蘭克福世界地理大會上,德國的魏格納(A.Wegener)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說。1914年發表了《海陸的起源》(Die Entstehung der Kontinente und Ozeane)。他在觀察世界地圖時意外發現,南美洲巴西海岸的每一個突出部位恰巧與非洲幾內亞灣的凹進部位相吻合,難道大西洋西岸的南美洲與大西洋東岸的非洲以前曾聯在一起?又考察大西洋兩岸的巖石、地層和地皺的構造,考察印度洋兩岸的印度和非洲之間、南極洲與澳大利亞之間,發現兩岸的很多部位幾乎像拼圖那樣可以吻合起來。考察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發現儘管相隔浩瀚無際的大西洋,兩岸的許多生物幾乎一樣。一種名曰中龍的爬行類動物,其化石居然會同時(古生代的二疊紀)出現在兩岸,而全世界的其它區域都沒有出現過這種的動物。難道這個爬行動物從非洲越過大西洋爬到南美洲?可見,這個大陸世界原來是一體的,是地層運動將大陸的許多區域“漂移”到海洋的其它地方。據現代地理學家預計,今日的非洲大陸也將早晚漂離歐亞大陸,現在兩大洲其實僅靠埃及蘇伊斯運河兩岸的陸地連接。
大陸漂移說被當時的學術界視為天方夜譚,沒有人看得起這位地理學外行提出的理論(他是氣象學家)。1930年魏格納50歲赴格陵蘭島探險考察時不幸遇難,從此他的大陸漂移說再也無人問津。直到半個世紀後,一系列的考古和地理新發現都證實了大陸漂移說的正確,他的理論又能很好解釋地震、火山、動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許多現象,他的學說才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並成為今日海洋和大陸生成的權威學說。
地震與海嘯
地震是個最古老的現象,但直到大陸漂移說被人接受前,無人能完滿地解釋這一自然現象。德國A.v.洪堡考察火山的地理狀況後得出結論:地球內部有許多氣體,通過火山而把這些氣體排泄出來。如果哪裡火山太少,地球肚裡的氣脹來脹去,就要鬧出地震。洪堡的這一解釋居然延續到20世紀的教科書上。
達爾文親歷了1835年在智利發生的一場大地震,發現當時既沒有風、也沒有雨,地球居然就這麼自己晃了起來,且地震後的許多地方永遠地高了起來。他認為,這一現象足以打破傳統的“地球永恆不變”的觀念,他感覺人就像站在一片漂浮在水中的板塊。達爾文說到的這一地震後的親身感受,80年後就成了魏格納完整的大陸漂移說。
根據大陸漂移說,整個地球外殼表面被劃分出六大版塊。地殼下是不斷流動、非常灼熱的地幔,其溫度超過太陽表面溫度,像一鍋永恆沸騰的水推動著版塊飄動,人生活的地殼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六片荷葉。在漂浮過程中,版塊與板塊邊界處會出現磨察和碰撞,這就是地震。全世界每30秒就要發生一次小地震,每天至少發生二次2級以上的地震。據考証,火星上就沒有這樣的板塊分割結構,所以火星上很少發生地震。
界於板塊之間的地區成了多地震區域,如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南亞、土耳其,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的意大利、希臘,太平洋板塊與大西洋版塊之間的美國舊金山等就屬於多震區。德國北部和北歐很少發生海下地震,因為那裡處在歐亞板塊的內部。地理學家通過地理分析斷言,舊金山外的海底早晚要發生一場特大地震,由此引起的海嘯將吞沒美國西海岸。但這滅頂之災將何時發生?學者們只能說:或許就在明天,或許在一千年後。
這次南亞大地震正是發生在歐亞版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印度洋板塊(80公里厚)和澳大利亞版塊通常以每年6厘米的速度沉入歐亞板塊(120公里厚)下的地幔,然後被地幔消融,所以那裡上的島嶼每年下沉1厘米。但在近200年來,印度洋板塊的下沉過程中邊緣處被卡住了,在邊界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張力,最後一下爆發拱起15米(海面上的島嶼突然上升2米),拱起的長度達1200公里,這就是這次地震。
相對陸地地震,海底地震本身並不會引起很大的人類災難。而最後引起這場慘劇的是由於地震引起的海嘯。
海底以衝擊的速度拱起15米後,在海中引起海水波盪。在地震中心及其周圍的海域中,因為還是深海區,這樣的波動不會引起災難,甚至在上面行駛的船都不會感覺下面正經歷一場地震、身邊正經過了海嘯。但到了淺海區,其波浪越滾越高,越來越恐怖。到了岸邊,所有地震和海嘯的能量和水量聚集成10米-20米高的巨浪,舖天蓋地衝向岸上,一瞬間毀滅岸邊城市,慘劇就這麼發生了──並不是所有海上地震都會引起海嘯,要看地震時海底拱起或沉下多少,是否有足夠能量和質量掀起海浪。
海嘯的傳播非常迅猛,傳播速度800公里/小時(聲音速度是1000公里/小時)。也就是說,距離地震中心1000公里的海岸(相當北京到上海),當人們聽到遠處傳來(1小時前發生的)地震巨響後,15分鐘後海嘯就滾滾而來。當時發生地震時不僅印度尼西亞、就連美國加利福尼亞地震測試中心都已測到。但當兩小時後太平洋測試中心的科學家算出地震後將是巨大海浪時,海嘯的巨浪不僅已經吞噬了臨近的印度尼西亞、安達曼群島、泰國,而且把距離震中2000公里外的斯里蘭卡海岸和印度海岸夷為平地。6小時後,海嘯已經到達阿拉伯海西岸的非洲,距離震中5000公里外的索馬里都被吞噬了300多人生命。
人類與自然
當年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偉人口出狂言:人定勝天。其實人是永遠勝不了天的。還是淳朴的老農說出了千古不移的真理:靠天吃飯,聽天由命──這又充滿了縮命論的悲情。秦始皇統一六國而雄稱一世,造起的阿房宮“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儘管如此他也不敢與天作對,親自爬上泰山舉行祭典。中國歷代皇帝當政後都要舉行封禪儀式:登泰山祭天 (封),赴樑父山祭地 (禪)。
歐洲從古希臘開始就研究大自然,大有征服自然的勇氣。到了牛頓──作為經典力學的集大成者──已經可以自負地說:自然界的所有現象都已經被我的三大力學定律所囊括。到了現代,上了月球還要上火星,造了火箭還要造宇宙飛船,迄今已經有700餘顆衛星上天,大有征服宇宙的野心,似乎這個宇宙的一半已經屬於人類。當然,對自己腳下的地球,尤其對地球內部結構和自然災難發生的機理,卻是了解甚微。
人真有這麼多智慧?這次海嘯中,十五萬人被無情的海浪吞噬,卻沒有一隻動物遭難的,連老鼠都沒有淹死一隻。南亞有不少自然保護區,從猴子到大象,在海嘯發生之前一小時就早早離開海岸徒步上山了。有一個家庭養有一條小狗,海嘯來臨前小狗奇怪地旺旺大叫,主人一家只能帶著狗出去散步。等到散步回來,家中房屋已被海浪夷為平地。海嘯到時,沿岸的樹上沒有剩下一隻飛鳥,鳥都知道大難將臨而遠走高飛,只留下樹下的遊客還在談笑風生。如此大的海浪也沒有把一條魚卷到岸上,魚都知道巨浪將至而遊入海底,留下海面上的漁翁等著魚兒上鉤好回家下酒,最後自己葬身魚腹。有的動物學家認為動物有第六神經,有的認為動物的耳朵靈敏能聽到遠處浪聲。就是沒有一位動物學家老老實實地承認:動物比人聰明,甚至魚都比人聰敏。“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沒有比人更高的智慧?
只有古希臘哲學的開山祖蘇格拉底才是個能理悟人類無知的人。他學生柏拉圖《申辯》中說了一段故事:蘇格拉底在夢中得到神諭,說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為了證實神諭他走訪了政治家、詩人、工匠等,各個都稱自己很有知識、非常聰明,而在蘇格拉底眼裡,他們都是極其的無知。但想想自己也同樣無知呀!於是證實了神諭:只有蘇格拉底知道自己是無知的,所以他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可見,魚兒自知自己無知,從來不與人類爭論或顯露誰聰明,但在大難臨頭的關鍵時刻,就它知道如何保存自己,可見魚是最聰明的。
大自然的力不是人類可以輕易想像的。這次南亞海底大地震,地殼只是挪位15米,整個地球居然為之顫動了整整一天。其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整個美國一年的能量消耗。記得我去西班牙海島休假時,就要尋找海浪非常猛烈的景點。面對滾滾而來的海浪,感到過癮、氣派。但不能想像,如果滾滾而來的海浪不是1米、2米,而是10米、20米高,我就會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裡任海浪吞噬──面對這樣的巨浪,人就太渺小了,小得像海浪裡的一葉小草、海灘上的一只貝殼。如果你踩死一隻螞蟻沒有憐憫之心的話,那大自然踩死一只我又為什麼要留下憐憫之情?
歐洲中世紀晚期的葡萄牙稱雄海上,與西班牙兩分海上世界。1755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居然發生了一場海底大地震,引起的海嘯幾乎吞沒整個城市,死亡六萬多人,“樓房就像割草那樣一片片倒下”。海上一霸居然也會被海浪吞噬,哲學家康德聞訊後悟出了一個真理:“人類不是地球存在的目的”──人類依附著大自然而生存,大自然可不是為了你人類而存在,所以你人類的感覺不要太好。我想,如果這場大地震發生在劍橋,把樹上的蘋果掀到天上(而不是地下),牛頓就會理解什麼是萬有引力和“F = m.a ”了。
古今中外能對人類徹底反思的恐怕只有莊子了。儘管他生活在2300年前,但相對地球46億年的球齡,這點年數也就相當於發生在幾分鐘之前而已。
莊子在《逍遙遊》中開篇就講鯤鵬的故事:在北極有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海(北冥),那裡有一條大魚名曰鯤,其長幾千里;化成鳥就成為鵬,其高也是幾千里。起飛的時候,大海掀起三千里大浪。它的翅膀大得如黑雲蔽日,扶搖直上就是九萬里,一飛就是六個月。當它俯瞰人間,地面上行走的人類渺小得就如一片灰塵。莊子完全突破人們日常生活中對魚、鳥、時間和空間的想像,形象地引導人們在一個上下幾千年、空間幾萬里的大自然中來審視人類的社會生活: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不過是山川河谷間的幾粒灰塵,所以不要自負地把自己看成是“天地之心、萬物之靈”。
坐在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歐洲社會才開始反思科學到底為人類帶來了什麼?坐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歐洲社會開始反思民族主義為歐洲帶來了多少災難?沒有這次南亞海嘯的悲劇,也不會有人去反思一番人類的狂妄。
人類總是在悲劇發生後才會反思自己,這正是人類最大的悲劇。
- February 16, 2005 at 5:14 am #117902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人類的災難
柯南
3500多年以前,在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島曾經有一個繁榮的社會,那就是著名的米諾斯文化。在那裡有雄偉的廟宇和精美的雕像……但是隨後米諾斯文化似乎在非常短的時間裡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在今天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答案:在克里特島附近爆發了火山,並且火山引發了海嘯──有可能摧毀了克里特島上那些雄偉的建築物。火山和海嘯對米諾斯文化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害,也許可以說導致了它的衰亡。
克諾索斯宮(米諾斯王宮)復原圖作為一個整體,米諾斯文明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幸存下來的米諾斯居民可能離開家園,來到希臘的其他地方。如果仔細觀察,他們的文化風格甚至影響到了兩河流域。然而米諾斯文化和我們並非毫無聯繫。米諾斯幸存者的後代也許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部落有過基因交流,即便沒有,如果把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地向上追蹤,也把米諾斯人的祖先一代一代地向上追蹤,根據進化論,那麼我們總會找到一個較晚近的共同祖先。其實有一個更簡單方法把我們和米諾斯的居民聯繫在一起:我們和他們是同一個物種。可以肯定,海嘯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和地震、台風等自然災害一直伴隨著人類。米諾斯人的遭遇並非絕無僅有。
都這般付與斷井頹垣……克諾索斯宮遺址1755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地震,隨後而來的海嘯和地震一起幾乎毀掉了整個里斯本。很難精確統計到底有多少人死於地震,又有多少人死於海嘯。但是很明顯,因為這次大災難,里斯本不得不重建。1896年發生在日本的一次大型海嘯吞沒了2.7萬人。
當人類跨入20世紀之後,海嘯似乎越來越成為了一種不定時的危害。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通訊能力的提高,讓人們知道了許多過去無法知道的災難;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居住在海邊,這樣受災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海嘯自身的特點造成了它經常是“全球化”的。1960年,在南美國家智利海域發生的地震,引發了一場襲擊智利的海嘯。然而這場海嘯並沒有就此中止。它向北傳播,在1天時間裡相繼襲擊了夏威夷群島和日本。
迄今為止,科學家雖然能夠大致了解海嘯的本質,但是他們還不能精確的描述海嘯產生和襲擊海岸的過程。在海底地震之後及時發出一個海嘯警報,在技術上是可能性──儘管假警報的可能性也存在,因為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會造成猛烈襲擊海岸的巨浪。從1940年代開始,人類在太平洋逐漸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嘯預警系統,避免或減少了海嘯帶來的人員傷亡。但是海嘯的危害在一些地區受重視的程度不高。儘管在太平洋上已經有了許多監視海嘯的系統,在印度洋上,這種系統仍然沒有開始工作。
在印度尼西亞的許多地區,海嘯有時候造成數以千計的人員死亡。例如,在1992、1994和1996年,在爪哇島和弗洛勒斯附近都發生過海嘯。其實,人們或許忘記了在這個地區曾經發生過的更大的災難: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大爆發,它引發的海嘯傳播到了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在英吉利海峽都可以感覺到。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深受這次海嘯之害。
3500年的時間足夠產生許多進步。例如,米諾斯人的時代流行的許多疾病,已經不再對人類構成威脅,其中有些疾病甚至已經瀕臨滅絕。海嘯在某種程度上也被人類所了解。但是這種了解的廣度還不夠。最近印度洋的這次海嘯就表明,一次重大的海嘯,仍然有可能對一個地區造成沉重的打擊──不僅僅是立即的人員傷亡,也包括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秩序的破壞。
國際社會對印度洋海嘯災區的援助金額正在不斷的升高,這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有這筆錢,本可以有很大的機會對這場災難進行預警和及時的避險。例如,投入資金對環印度洋重點地區的海底地質狀況進行仔細的勘查,增加對海嘯的產生機制的了解,以及建立一個海嘯預警網絡、教育當地居民正確防範海嘯的襲擊。
除了海嘯,世界上還有很多類似的災難。這些災難發生在一個或幾個地區,但它們屬於人類的災難。例如,瘧疾(更不要說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肆虐。它所造成的損害不是直接的,卻極大地阻礙了非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但是在發達國家,瘧疾是記憶中的疾病,因此科學家獲取研究經費也就相對困難。
科學技術為解決這些人類的災難提供了至關重要(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例如,從天氣到海嘯的預警系統,疫苗、抗生素和改進的農作物。3500年來的許多災難已經不再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了。這是巨大的成就,但是還沒有達到人道主義的最終目標。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人們的平均壽命很低,有許多人受到疾病、飢餓、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儘管已經有一部分人可以生活得較為幸福,作為一個整體,人類仍然面臨許多苦難。
海洋升起,城市陷落,希望仍然幸存……電影《天地大衝撞》海報海嘯的災難給人們提供了深刻的記憶,而這種記憶大概可以促使人們警惕未來的災難。例如,全球變暖所引發的災難,可能就如同今天的海嘯所造成的局面。如果有一顆足夠大小的隕石擊中地球,所帶來的災難可能不限於海嘯,還包括全球範圍的冬天。然而,阻止全球變暖的努力仍然處於一種僵持階段;而可能對地球造成重大災變的近地小天體,科學家才剛剛開始對它們進行登記和歸類。
這不是最後一次海嘯,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這也將不是最後一次重大的海嘯災難。它顯示了一個事實:人類需要團結起來,才能戰勝這樣的災難。
- February 21, 2006 at 12:58 pm #118881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2004 Earthquake, greatest in over 40 years, strikes the Pacific Ocean near Sumatra, triggering a massive Indian Ocean tsunami, killing as many as 266,000 in coastal regions of Asia and Africa
2003 Earthquake kills more than 30,000 in Bam, Iran
2003 Earthquake kills at least 2,266 in northern Algeria
2002 Earthquake kills at least 260 in western Iran
2002 Earthquake kills at least 1,000 100 miles north of Kabul, Afghanistan
2002 Earthquake kills at least 150 100 miles north of Kabul, Afghanistan
2001 Earthquake kills 20,000 in Bhuj, India
2001 Earthquake and landslides kill 850 in El Salvador
1999 Earthquake kills 700 in Duzce, Turkey
1999 Earthquake kills 2,295 in central Taiwan
1999 Earthquake kills 17,000 in northwest Turkey
1999 Earthquake kills about 1,185 in Armenia, Colombia
1998 Earthquake kills about 5,000 in northern Afghanistan
1998 Earthquake kills about 2,300 in northern Afghanistan
1997 Earthquake in Pakistan, kills 45
1996 Southern Mexico hit with 6.5 earthquake
1995 Earthquake hits Russian town of Khabarovsk, killing 2,000 people
1995 6.5 earthquake hits Greece
1995 6.4 earthquake at Trujillo, Colombia (46+ killed)
1995 7.2 earthquake destroys Kobe Japan killing 5,372 die
1995 Major earthquake kills 5,092 in Kobe Japan
1994 6.7-8.1 earthquake strikes Philippines, killing 45
1994 7.9 earthquake strikes Koerilen, flood kills 18+
1994 5.6 earthquake in Algeria, kills 171
1994 5.6 earthquake strikes South-Mexico
1994 7.8 earthquake strikes North Bolivia
1994 6.0 earthquake/avalanche destroys Toez Colombia, about 1000 killed
1994 5.9 earthquake/floods SE Java, 150+ killed
1994 6.5 earthquake strikes SE Sumatra, kills 200
1994 5.5 earthquake strikes Sumatra
1994 6.6 Earthquake hits Los Angeles killing 60, $30B in damage
1993 6.4 earthquake at Latur, India, 28,000 killed
1993 7.8 earthquake hits Hokkaido Japan, 160 killed
1993 7.5 earthquake strikes northern Japan, 2 die
1992 6.8-7.5 earthquake strikes Flores Island (tsunami kills 3,000)
1992 6.6 earthquake hits Colombia with no fatalities
1992 5.8 earthquake at Cairo (at least 510 die)
1992 Nicaragua struck by earthquake/floodings; 118 die
1992 6.6 earthquake in Big Bear Valley of Los Angeles
1992 6.0 earthquake in California
1992 5.5 earthquake hits Netherlands
1992 Earthquake rocks Germany
1992 570 die in a Turkish earthquake
1991 6.1-7.1 earthquake in Uttar Kashi, India, about 670 die
1991 6.0 earthquake hits southern California
1991 Earthquake in Georgia, kills 100
1991 Earthquake strikes Costa Rica and Panama, kills 95
1991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hit by earthquake, 1,200 die
1990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Sicily, 18 die
1990 30 die in a (5.7) earthquake in Algeria
1990 400 die in a, 7.7, earthquake in Philippines
1990 50,000 die in a 7.6 earthquake in Iran
1990 135 die in a (6.4) earthquake in Peru
1990 Earthquake hit Peru, killing 135
1990 An earthquake hit Peru, killing 56
1990 126 die in a (6.9) earthquake in China
1989 Earthquake at Newcastle Australia, 11 die
1989 Oakland A\’s sweep San Francisco Giants in earthquake/BART series
1989 After a weeks delay due to earthquake, World Series game 3 is played
1989 Buck Helm found alive after being buried 4 days, in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6.9) cancels 3rd game of World Series, kills 67
1988 6.9 earthquake in Armenia, Spitak destroyed, 60,000 killed
1988 Armenian SSR rocked by earthquake, 8 on Richter scale (55,000 die)
1988 Earthquake in Armenia (>25,000 killed, 5,000,000 homeless)
1988 Widespread earthquake hits NE U.S., Canada; no damage reported
1988 China confirms earthquake death toll will rise above current 938
1988 900 die as earthquake hits China
1988 6.5 earthquake strikes India/Nepal, 1,000s killed
1987 6 killed by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6.1 in LA
1987 6.8 earthquake hits Ecuador, kills 100
1986 7.5 Earthquake strikes San Salvador, El Salvador
1985 Earthquake strikes Mexico, 2,000 killed
1985 12,000 die and 40,000 injured in Mexico\’s earthquake (8.1)
1983 6.7 earthquake injures 487 in Coalinga, California
1983 Earthquake in Colombia kills some 5,000 people
1982 Earthquake hits Northern Yemen; 2,000 die
1982 5.9 earthquake in New England and Canada; 1st since 1855
1978 25,000 die in 7.7 earthquake in Tabar Iran
1977 Earthquake in Romania, kills 1,541
1977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at 5.0, strongest since 1966
1976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China, 1,000s die
1976 An earthquake and tidal wave in the Philippines kills up to 8,000
1976 242,000 die in Tientsin-Tangshan (China) 8.2 earthquake
1976 8.2 and 7.4 earthquake devastate Tangsha, China (240-750,000 die)
1976 8.2 Tangshan earthquake kills estimated 240,000 Chinese
1976 Earthquake in Uzbekistan: 1000\’s killed
1976 7.5 earthquake kills 22,778 in Guatemala and Honduras
1975 Earthquake in Pakistan, 4,000 die
1975 Heavy earthquake at Lice Turkey; 3,000 killed
1974 6.3 earthquake strikes Pakistan: 5200 killed
1972 6.25 Earthquake destroys central Managua Nicaragua, 10,000 die
1972 6.25 earthquake strikes Managua Nicaragua, 12,000+ killed
1972 7.0 earthquake kills 1/5 of population of Iranian province of Fars
1970 At 03:23 PM, Yungay Peru levelled by 7.75 earthquake (50-70,000 die)
1968 Earthquake destroys Ferdows Persia, 2,000 killed
1968 Earthquake kills 47 in Japan
1967 6.5 earthquake in West India, 170 killed
1967 6.5 earthquake of Kolya Dam India, kills 200
1967 Earthquake in Sicily kills 231
1966 Earthquake strikes Varko Turkey: 2,400 killed
1965 Earthquake hits Seattle; 5 die
1964 9.2 earthquake shakes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1964 Earthquake strikes Alaska, 8.4 on Richter scale, 118 die
1963 Skopje, Yugoslavia, destroyed by earthquake, kills 1,000+
1962 12,000 die in an earthquake in western Iran
1960 Earthquake in NE Belgium
1960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South Persia, 500 killed
1960 Earthquake at Havre, Belgium
1960 Earthquake kills 1/3 of Agadir Morocco population (12,000) in 15 sec
1957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Colombia
1957 8.1 earthquake shakes Andreanof Islands, Alaska
1956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Afghanistan, 400 killed
1954 Earthquake strikes Orleansville, Algeria: 1,400 killed
1954 Earthquake and tsunami ravage Aleutians, 200 killed
1953 Earthquake/tsnunami strike Honshu Japan
1953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Isotope islands, 435 killed
1953 Earthquake strikes West Turkey, 250 die
1952 Earthquake and flood strike Kamshatka-South America
1952 7.8 earthquake shakes Kern County California, 14 killed
1951 Earthquake hits Formosa, 100 killed
1951 Earthquake at Euskirchen, Germany
1950 8.6 earthquake in India kills 20,000 to 30,000
1949 6.75 Earthquake hits Quito; about 6000 die
1946 Earthquake in South Japan, kills 1,086
1945 Victoria Principal, Fukuoka Japan, actress, Earthquake, Pamela-Dallas
1942 Richard Roundtree, actor, Shaft, Earthquake
1941 Earthquake hits Palestine
1939 Earthquake in Turkey, about 50,000 die
1939 Earthquake in East Anatolia Turkey
1939 Earthquake hits Chillan Chile, 10,000 killed
1939 30,000 killed by earthquake in Concepcion Chile
1938 8.3 earthquake shakes East of Shumagin Islands, Alaska
1938 Earthquake in Belgium
1934 8.4 earthquake in India/Nepal, 10,700 die
1933 Major earthquake in Long Beach, California
1933 Most powerful earthquake in 180 years hit Japan
1932 Earthquake kills 70,000 in Kansu China
1932 Heavy earthquake ravages Kansu China, 70,000 killed
1932 Earthquake at Uden Netherlands
1931 Earthquake devastate Managua Nicaragua, kills 2,000
1930 690 earthquake shocks recorded in 1 day (Ito Japan)
1930 Earthquake strikes Ariano Italy, 1,500 killed
1927 Earthquake hits Palestine
1927 8.3 earthquake strikes Nan-Shan China, 200,000 killed
1927 Earthquake measuring 8 on Richter scale strikes Tango, Japan
1924 Kenchoji Rinzai temple in Kamakur Japan, heavily damaged by earthquake
1923 7.9 earthquake strikes Tokyo and Yokohama, kills 142,000
1921 Mario Puzo, New York City, novelist, Godfather, Cotton Club, Earthquake
1920 8.6 earthquake destroys 15,000 miles (Kansu China); Over 180,000 die
1915 7.8 earthquake shakes Pleasant Valley Nevada
1915 Earthquake in Avezzano Italy kills 29,800
1908 Earthquake strikes Messina, Italy; 80,000 die
1908 Messina, Italy struck by an earthquake (nearly 80,000 died)
1906 8.6 earthquake destroys Valparaiso Chile, fire kills 20,000
1906 8.25 earthquake shake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1906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and fire kills nearly 4,000 and destroys 75% of city
1906 Strongest instrumentally recorded earthquake, Colombia, 8.6 Richter
1905 Earthquake in Kangra India, kills 20,000
1902 Santa Maria Guatemala hit by Earthquake; about 6,000 die
1902 Earthquake destroys Turkish city of Tochangri
1900 8.3 earthquake shakes Cape Yakataga, Alaska
1899 8.3 earthquake shakes Yakutat Bay, Alaska
1887 French/Italian Riviera struck by Earthquake; 2,000 die
1886 1st major earthquake recorded in eastern U.S., at Charleston SC, 110 die
1876 Tsunami\’s after earthquake floods NE coast of Japan, kills 28,000
<font color=\”indigo\”>1875 Earthquake in Colombia, Venezuela</font>
1872 7.8 earthquake shakes Owens Valley, California
1868 Severe earthquake at 7:53 AM, centered in Hayward, California
1865 Earthquake in Santa Cruz Mountains
1857 Earthquake in Naples, Italy
1857 Earthquake hits Tokyo; about 107,000 die
1857 7.9 earthquake shakes Fort Tejon California
1854 San Salvador destroyed by earthquake
1839 Earthquake at Martinique destroys half of Port Royal-700 die
1837 Earthquake in southern Syria kills thousands
1835 Concepcion, Chile destroyed by earthquake; 5,000 die
1828 6.8 earthquake strikes Echigo Japan, 30,000 killed
1822 Antioch Syria, hit by Earthquake; about 20,000 die
<font color=\”indigo\”>1822 Earthquake in Aleppo, Asia Minor kills 22,000</font>
1812 Earthquake destroys Caracas, Venezuela
1812 Earthquake destroys 90% of Caracas; about 20,000 die
1812 U.S. passes 1st foreign aid bill (aids Venezuela earthquake vicitims)
1812 8.2 earthquake shakes New Madrid, Missouri
1812 7.8 earthquake shakes New Madrid, Missouri
1811 8.0 earthquake shakes New Madrid, Missouri
1811 Earthquake hits New Madrid, Missouri
1811 Earthquake in Missouri caused the Mississippi River to flow backwards
1805 Naples/Calabria struck by Earthquake; about 26,000 die
1797 Earthquake in Quito, Ecuador kills 41,000
<font color=\”indigo\”>1783 Earthquake in Calabria, Italy kills 30,000</font>
1759 Earthquake in Safed Palestine kills hundred
1755 Lisbon earthquake kills more than 50,000 [<font color=\”indigo\”>kills 60,000 (estimated at 8.75 Richter)</font> according to <Chronology of Christianity (1AD-Present)>]
<font color=\”indigo\”>1755 Earthquake in Northern Persia kills 40,000</font>
1750 Minor earthquake in London
1746 Peruvian cities of Lima and Callao demolished by earthquake, 18,000 die
1737 Earthquake kills 300,000 and destroys of Calcutta India
1731 Beijing hit by Earthquake; about 100,000 die
1727 Severe earthquake in New England
1703 Tokyo hit by Earthquake; about 37,000 die
<font color=\”indigo\”>1693 Earthquake in Catania, Italy kills 60,000</font>
1692 Earthquake in Porte Royale, Jamaica, kills 3,000
1689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Innsbruck
<font color=\”indigo\”>1667 Earthquake in Shemaka, Caucasia kills 80,000</font>
1663 Earthquake in Canada
1663 Great earthquake in New England
1651 Great earthquake at Cuzco Peru
1643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Santiago, Chile; kills 1/3 of population
1638 1st earthquake recorded in U.S., at Plymouth, Mass
1626 Earthquake hits Naples; 10,000 die
1624 Earthquake strikes Peru
1556 Heavy earthquake strikes Shaaxi China, kills 830,000
1556 Most deadly earthquake kills 830,000 in Shensi Province, China
1531 Earthquake in Lisbon Spain, kills 20,000-30,000
1531 Lisbon hit by Earthquake; about 30,000 die
1456 Earthquake strikes Naples; about 35,000 die
1348 Earthquake destroys Villach, killing 5,000
1293 Earthquake strikes Kamakura Japan, 30,000 killed
1290 Earthquake in Gulf of Chili China, reportedly kills 100,000
<font color=\”indigo\”>1057 Earthquake in Cilicia (Asia Minor) kills 60,000</font>
<font color=\”indigo\”> 856 Earthquake in Corinth kills 45,000</font>
526 Antioch struck by Earthquake; about 250,000 die
526 Earthquake kills 250,000 in Antioch, Syria
365 Alexandria hit by Earthquake; about 50,000 die
根據<Brainy History – Earthquake>及<Chronology of Christianity (1AD-Present)>編成。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