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4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9 year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September 20, 2004 at 1:22 pm #12790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三星堆遺址千年“謎題”:中國人是猶太人後裔?
http://news.qq.com 2004年04月22日10:56 千龍新聞網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怪獸頭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立人像
三星堆出土的平頂青銅面具﹝千龍網特約記者張星海4月21日報道﹞ 三星堆位於我國四川省成都平原,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人們陸續在成都平原發掘出一些明顯區別於黃河流域的各種文物,尤其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在幾個工地偶然出現的大批以青銅器和玉石為主的出土文物,不僅震撼了中國人,而且也震撼了全球考古界。
這些與中國商代並行的3000多年前的文物特點明顯有“西方”特點,比如青銅面具大都鼻子高挺、眼睛奇大,最奇特的是那裡還發現了一根西方王室常用的金質王杖。一時間猜測四起:這些相貌奇特的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呢?甚至有人說:他們來自外星文明,並且又回到“故鄉”去了。
近日,一個叫蘇三的網絡作者更是把這種觀點發展到極致,在她剛出版的一本《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的書中,她提出這樣的觀點。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並且得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中國人是這些猶太人的後裔。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專程採訪了對三星堆有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孫華教授。
爭論一:三星堆屬於外來文明還是本土文明
關於三星堆遺址,歷來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三星堆文明決非內生,它屬於外來文明。蘇三所持的也正是這樣一個思路。她認為,三星堆文明來源是“西方”,具體而言,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主體為紅海沿岸古閃族人,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他們來華的路線不是北方的絲綢之路,最有可能選取的是南絲綢海路。
三星堆閃族人的遷徙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是數次積累。遷徙的時間大約發生在4千年之前為多,最遲不會超過公元前5世紀。這個外來文明的獨立特征逐漸衰亡恰好在中國文字出現前後,所以在中國現有的史料中看不到對於他們根源的準確記載也是合理的。
那麼三星堆是否屬於外來文明呢?孫華教授認為,三星堆文明有它自己本身的傳承,在三星堆以前,四川成都平原有像三星堆一樣的文化遺址九座,三星堆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三星堆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確實加入了一些和以前文化不一樣的新的東西。但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還看不出外來的痕跡。
從大型的青銅器和祭祀器皿來看,主要還是來自中原的夏商。用玉和用金是中西文化之間的最大差異。三星堆出土的玉器遠遠比西方發現的要好。黃金器只是發現了極少的一部分,比如說,貼在臉上的金箔,另外一個是金杖,都是比較小的器物。像西方發現的比較發達的黃金器皿都沒有發現。三星堆發現的文物主要仍偏重於玉石系統,是東方傳統,不是西方傳統,它仍然屬於中國的玉石文化圈。
從三星堆的建築來說,不管從建築的形狀,還是建築的材料來說,都沒有西方的傳統。這些建築的遺跡是當地的傳統加上長江中遊這一帶的傳統構成,比如說它的夯土技術、土木結構都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還有,從它日常使用的器物,比如像陶器系統看,一部分是從當地史前文化蛻變過來的;另外一部分是從它的東面,即從夏人那裡傳入的,像一些銅盒和銅杯。
再則,從發掘的器皿的裝飾紋樣來看,雖然它們的紋樣很有特點(比如說獸面紋),但這些紋飾在中原文化圈裡都能找到它的聯系。
所以,孫教授認為,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聯系,遠遠大於其它任何文化的聯系。它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本土文化,即本地就有源緣(土著文化過渡而來的);另一個是中原文化傳入的,即長江流域,也包括東亞,它們之間的聯系是始終的。
那麼,三星堆有沒有其它文化的東西呢?不能說一點也沒有。比如說海貝,海貝來源於沿海,但它們到底是從西南直接傳入,還是通過其他地區轉送了一下(比如從長江中下遊地區,就像中原的海貝一樣)再傳入,現在還不好說。
爭論二:懸棺葬俗、石頭崇拜和出土文物能否作為證據
蘇三認為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其中的幾個重要證據是:在三星堆幾個大型祭祀場所,都有擺放石子的習慣,並且這些石子相當於祖先牌位;另外,懸棺同樣多出現在四川以及其他長江流域這一現象。世界上只有猶太民族既有懸棺葬俗同時又有石頭崇拜的傳統。而且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和黃金權杖推斷,都是和西方人有關。
孫華教授認為,三星堆文化存在的時間應當在夏代後期至商代後期,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至前1200年之間,但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懸棺不是在四川,而是在武夷山,這些懸棺被擺放在懸崖上的山洞裡,也叫崖棺。從年代上判斷是商代的。
四川發現的懸棺年代最早的是戰國時期的,其次是漢代的。主要分布在三峽地區,四川西南的懸棺是元明時期的。從地理位置來看,越往西年代越晚。
在整個成都平原,除了三峽之外,還沒有發現懸棺。在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流域發現的是石棺杖,而石棺杖在西藏高原東麓,沿著這個大的傳播帶一直向東部,到中國的東北地區。三星堆還沒有發現有懸棺的葬俗。
關於擺放石子的習慣和石頭崇拜,孫華認為,羌族就有這一傳統,而在三星堆卻看不出擺放石子的習慣。石頭崇拜在四川是比三星堆更晚的蜀人,文獻記載,戰國時代的蜀人有石子崇拜。整個三星堆遺址根本就看不出石頭崇拜的痕跡,而且連一個石頭建築都沒有看到,有的只是玉石崇拜,而玉石崇拜則明顯來源於長江流域東邊的三個玉石文化圈。
至於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有人認為不像蒙古人種,但孫華說,他也不像歐羅巴人種。這些面具鼻子那麼寬,眼睛那麼大,脖子那麼長,他們不像現在所屬的任何人種。他們本身就不是一種寫實的手法表述的,可能只是一種藝術的誇張而已。
關於那支讓許多人浮想聯翩金質王杖,孫華認為它是不是杖,現在也不能肯定。這個器物出土的時候不是直的,而是一個圈。那麼它是一條帶子還是一個杖,現在還不能肯定。而且就中國自身的傳統來說,當時有權力的人也會拿著杖。所以根據這個去和西亞進行聯系,是比較牽強的。
爭論三:東周之前中西是否已經開始聯系
蘇三認為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這些朝代很可能與中東母國曾經保持著神秘的聯系。這種關系的動搖出現在東周,中國人徹底擺脫中東的控制是在戰國時期。其主要研究結論為:亞伯拉罕的妻子“夏甲”帶領子孫建立了中國的“夏后朝”;以掃的妻子Judith很可能就是中國商朝之母“簡狄”,並且他們最終到達了美洲;以色列之子“但”的子孫建立了中國“周朝”。
孫華認為,以上的這些說法是一種“完全不尊重史學傳統的瞎猜”,這種只根據一個名稱的相似就推斷二者之間一定存在聯系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他指出,夏商周三個朝代的來源都不相同。說中西文化在東周之前就存在聯系,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猜想而已。
孫華說,夏起源於我國東部的本土地區,夏文化崛起明顯是吸收了周圍龍山時代好幾個文化的成就。商起源於東方,而周則起源於西部陝西甘肅一帶。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文化根本不是同一支人。
在東周之前,從現在的考古發掘來看,中西文化是隔絕的。中亞和西亞文化深深影響中原地區恰恰是在東周時期。東周時期,由於北方草原民族的形成,由於北方民族的大遷徙,通過這些北方遊牧民族作為中介,帶來了中亞和西亞的一些技術和文化,技術方面像製蠟、冶鐵術都是從東周時傳入的。另外,文化方面,比如北方草原民族的一些裝飾品、一些野獸紋的圖案都在那時才開始出現。
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謎”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許多重大學術問題,至今仍是難以破譯的千古之謎。雖然專家學者對其中“七大千古之謎”爭論不休,但終因無確鑿證據而成為懸案。
第一謎,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目前有其來源與岷江上遊新石器文化有關、與川東鄂西史前文化有關、與山東龍山文化有關等看法,即人們認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與外來文化彼此融合的產物,是多種文化交互影響的結果。但究竟來自何方?
第二謎,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目前有氐羌說、濮人說、巴人說、東夷說、越人說等不同看法。多數學者認為岷江上遊石棺葬文化與三星堆關系密切,其主體居民可能是來自川西北及岷江上遊的氐羌系。
第三謎,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三星堆古蜀國是一個附屬於中原王朝的部落軍事聯盟,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已建立起統一王朝的早期國家?其宗教形態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謎,三星堆青銅器群高超的青銅器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是蜀地獨自產生發展起來的,還是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或西亞、東南亞等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
第五謎,三星堆古蜀國何以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謎,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何年代及什麼性質?年代爭論有商代說、商末周初說、西周說、春秋戰國說等,性質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謎,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謎“巴蜀圖語”。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可以說,如果解開“巴蜀圖語”之謎,將極大地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
- September 20, 2004 at 1:27 pm #7910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轉引自文化研究網(http://www.culstudies.com):
本站網友蘇三新著《三星堆文化大猜想》一書開始發行!
本站網友蘇三的新著:《三星堆文化大猜想》一書開始發行,3月底4月初在全國陸續上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發行部電話64029453 傳真64017153
假如外地網友想買,可查詢“中青在線 ”代理郵購。他們曾經代理過蘇三的上本書《我為碟狂》。《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原價35元。
中青書店 Add:中國北京東直門海運倉2號 郵編 P.C.:100702
電話 Tel:+86-10-64032233 傳真Fax:+86-10-64033792
聯系人何小姐
其EM:[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http://book.cyol.com/gb/book/2004-03/22/node_441.htm附錄:社會科學社的《出版說明》
三星堆文化是我國20世紀學術研究百花園裡盛開的一朵奇葩,也是迄今留給我國學術界的最大謎團之一。自被發現之日起,它的神秘與奇觀就深深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學人的目光。有關研究高潮此起彼伏,有關專題文章及專著接連湧現,各種研判、揣度層出不窮。幾十年來,圍繞三星堆文化的來源,三星堆人的種屬與族屬,三星堆人的社會組織與宗教信仰,三星堆文化與周圍文化的聯系和影響,以及三星堆文化與三星堆人最後消亡的原因,人們作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迄未得出一令人信服或看法較為一致的結論,有關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
本書主要內容起初斷斷續續發表在“文化研究網”上,作者蘇三是該網的主要撰稿人,其有關三星堆的系列文章在該網上引起了巨大轟動與討論。
蘇三依據她所掌握、涉獵、收集、查詢的有關文化學、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人種學、民俗學、社會學、語言學、考古學、地方志、生物學等學科知識,運用文化比較與文化分析方法,對人類文明起源,特別是中華民族起源,作了大膽的推論與猜想,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假說:三星堆文化絕非內生,它屬於外來文明,其來源是“西方”。更具體而言,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主體為紅海沿岸古閃族人,尤以信奉猶太教前的古以色列人為主,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中國的龍、鳳崇拜可能來源於這個外來文化,三皇五帝也與其有關。這個外來文明獨立特征的逐漸衰亡恰好在中國文字出現前後,所以在中國現有的史料中看不到關於它的準確記載。
胡適提倡做學問要“大膽想象,小心求證”。沒有想象力的人肯定不會成為合格的科學工作者。我們同意作者的如下論點:重新翻開中國歷史本身就是一場思想與學術的革命,也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心胸與自信心問題,然後才是文獻與考古的技術問題。
誠然,作者並非專業科班出身,亦很少接受過正規學術訓練,書中不乏臆斷、附會,甚至曲解之處;出版本書也並非說明我們就完全讚同書中所有的觀點及表述,我們所看重的,是作者大膽探索與想象的精神,是一種脫離了當下盛行的低級趣味與浮躁心態的、回歸學術天真與淳樸本質的追求與激情。
我們也欣賞作序者所言:迄今為止的關於人類文明起源和民族文化起源的假設或假說都沒有窮盡人類對它的認識,一切過往的假說都將等待新的證明與闡釋。多樣性恰是歷史的本來面目,它的背後是對話、交流、溶浸和融合。
盡管書中存在著諸多的不足甚至是遺憾,但我們始終確信,蘇三的猜想必將為讀者帶來豐富的想象與一定啟迪,從而為人們探索民族起源、促進文化融通打開一個嶄新的窗口,引導人們更進一步地關注包括我國史前史在內的全球上古人類發展與交流史。
特此說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附錄:人民文摘:《中國人與猶太人族源探秘》
作者 肖熹
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2478
北京文化學者蘇三新作《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副標題:中華民族與古猶太人血緣關系的破解)預計於2004年初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很明顯這是一本闡述“中華文明西來說”的著作。“中華文明西來說”作為一個學術命題由來已久。清朝學者丁學謙早就提出過這個命題。上個世紀初一些來華西方人士根據我國北方“仰韶文化”的考古資料又一次提出了“中華文明西來說”。近年來的基因科學介入也基本証實了這個理論的可信度。
具體到“西來說”的進一步提法有:“西亞說”、“閃族說”等。但是蘇三與以往所有提法不同的是,她提出了“中東文明說”概念,也第一次具體到埃及人和猶太人與中國人的族源聯系。還不止於此,她甚至對全球人類歷史提出了全面的宏觀解釋,而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核心體系是:全球文明主要發源於今天的北非、阿拉伯半島以及兩河流域,實際上就是俗稱“中東及其附近地區”。也就是說,中東、伊朗、印度、中國、美洲是一個次第晚近排列的文化序列,他們的起點在中東一帶。歐洲的起源同樣如此。就以上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時間性與文化特性蘇三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假設與論証。
很明顯,以往所有的“中華文明西來說”皆非指今天文化意義上的“西方”,而是相對中國地理之“西”──西亞。盡管以前有許多人指出“中華文明西來說”並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卻沒有一本專著,該書填補了這個學術空白,並且這是第一本重點使用民俗和文化比較學寫就的專著。書中配有大約200幅珍貴的圖片資料。總體思路之大膽、角度之奇特、採用范例之雅俗共賞,都使本書成為一本耳目一新、開卷有益的學術著作。
三星堆位於我國四川省成都平原,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人們陸續在成都平原發掘到一些明顯區別於黃河流域的各種文物,尤其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在幾個工地偶然出現的大批以青銅器和玉石為主的出土文物,不僅震撼了中國人,而且也震撼了全球考古界。這些與中國商代並行的3000多年前的文物特點明顯有“西方”特點,比如青銅面具大都鼻子高挺、眼睛奇大,最奇特的是那裡還發現了一根西方王室常用的金質王杖。一時間猜測四起:這些相貌奇特的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呢?甚至有人說:他們來自外星文明,並且又回到“故鄉”去了。
蘇三在本書中通過各種比較認為: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如,在幾個大型祭祀場所,都有擺放石子的習慣,並且這些石子相當於祖先牌位;另外,懸棺同樣多出現在四川以及其他長江流域這一現象,使蘇三有機地把他們聯合在一起考慮:世界上只有猶太民族既有懸棺葬俗同時又有石頭崇拜的傳統。當然這批人並不是我們今天熟悉的猶太人,並且“三星堆人”很明顯也不信仰3200年前以色列領袖摩西創導的猶太教。猶太人的構成遠比普通人常識概念中的要復雜,這是許多人根本不敢做此假設的原因之一,以至許多學者錯失了揭開三星堆之迷的機遇。蘇三認為,之所以一直沒有歷史專家就這一領域提出類似看法有許多巧合因素。首先,研究三星堆的人必須對中東以及全球古文明有相當的深入了解才會把兩者聯系起來,換句話說:中國的三星堆研究重點不在國內,揭開其秘密的鑰匙在中東。蘇三本人是個具有廣泛興趣,尤其是對全球古文明有較多了解的一位作家,並且她一貫關注國內考古與歷史研究成果,另外她從小生活在古都洛陽郊縣,比如著名商相伊尹就來自她的家鄉,所有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都給她的大膽學說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
三星堆之迷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沿著這條線索,蘇三在書中重點討論了石頭文化、古代絲綢之路、以及我國少數民族歷史對比。神話與《聖經》是本書參照的重要資料,《山海經》、長沙馬王堆帛畫,以及大量古埃及與以色列人的古代文物或石刻也是該書核心組成部分。
該書前半部作者集中於中華民族與以色列民族的對比;在書的後半部蘇三重點闡明了她的“文明子宮論”──即人類只有一個核心起源:中東;對人類大遷徙可能出現的時間與路線蘇三也提出了相對具體的看法。總體她的結論是,目前人類對上古知識貧乏,並且人類可能遠遠低估了古人類的遷徙壯舉,歷史學家需要重新審視人類古代文明,尤其是3000年前的人類文明。
蘇三認為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這些朝代很可能與中東母國曾經保持著神秘的聯系。這種關系的動搖出現在東周,中國人徹底擺脫中東的控制是在戰國時期。蘇三對許多先秦文獻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比如《詩經》等。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一些元素之外,正象該書封四所列的幾項要點,該書主要對以下中國人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全面論述:“周公旦”為什麼是以色列人?黃帝為什麼姓“姬”?古代美洲為什麼“無輪”?算盤為什麼上檔的一珠成為浪費?“河圖洛書”可能用於什麼目的?“漢族”與中東“含族”有什麼關系?
由於人類東遷序列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作者對西亞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美洲文明,甚至日本和朝鮮歷史皆有論及。
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充滿了奇思妙想同時又具有邏輯推理的一本有趣的書籍,某些資料的提供與假設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超出常識之外的新鮮體驗,閱讀本書一定會帶來眼界開拓與知識更新的結果,但蘇三認為作為一個非專業學者,她此書的最大目的是“拋磚引玉”引起學界對“西來說”的重新關注與爭鳴。
該書另外一個特點是:這是一本網絡書籍,或者說,作者是一個典型的網人。給本書作序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蒲也是通過網絡聯系才有給本書寫序的意向。用蘇三的話來說,沒有網絡就沒有這本書籍,新時代的網絡成為蘇三手中一個重要研究工具。她的大半資料來源於網絡,並且在寫作的過程中蘇三不斷與各方網民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反饋,部分引用他們提供的線索和資料。蘇三說:因為課題本身牽涉到的學科過分廣泛,運用傳統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作出這個研究成果的。金元蒲教授則斷言:網絡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一發而不可收,在結束了第一本寫作之後蘇三已經開始寫作同系列第二本:《向東向東,再向東》(暫名。副標題:《猜想夏、商、周三代起源》)。目前該書已經修改完畢,正在與出版社聯系出版事宜。
第二本書與第一本的主要不同在於,作者把著眼點從中國的三星堆轉移到了中東的以色列。蘇三使用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手法與角度:她把《聖經.舊約》(即耶穌出生之前的篇章)作為嚴肅的王室族譜,從紛繁的歷史事件中剖析出以色列人與夏、商、周之間的神秘聯系,從而斷言,中華民族的主要構成為以色列人。其主要研究結論為:亞伯拉罕的妻子“夏甲”帶領子孫建立了中國的“夏后朝”;以掃的妻子Judith很可能就是中國商朝之母“簡狄”,並且他們最終到達了美洲;以色列之子“但”的子孫建立了中國“周朝”。以上時間全部符合中國朝代時間邏輯。該書大約30萬字,配有圖片共700幅,假如順利預計半年內此書應該問世。
該書使用大量篇幅論述了人類一直向東朝著太陽走去的遷徙壯舉,並對形成這一原因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諸多證據。對於為什麼人類要從中東遷徙外出,運用考古資料、現代科技研究成果以及《聖經》史料,蘇三認為在大約7000年前中東發生過一次氣候的急劇變化,導致了中東居民的大流散,是為第一次大遷徙;4000-5000年前由於北非和中東地區的人口大幅增加和農業過度開發破壞了原生態,北非和中東的大面積荒漠化導致更大規模的中東家族外遷,其中的一支形成了中國夏朝。
作為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和有趣的歷史讀本,該書涉及以下幾個話題,讀者可以先“想”為快:伊甸園到底在哪裡?全球“大洪水”的神話到底有沒有歷史根據?夏、商、周之間是甚麼關系?兩河流域和中國人有什麼聯系?以色列人應該是什麼人種?瑪雅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有沒有聯系?處女情結的起源在哪裡?“大紫大貴”與中東有什麼聯系?中國的尊老傳統來自哪裡?
蘇三的理論體系不僅為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提供了新的注腳,另外為人類新一輪的人口大爆炸和全球必須重新評估中國計劃生育的偉大意義提出了獨特的看法。另外,她的全球人類同源學說必然為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全球和平做出理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一旦該學說被證實,則中國史與世界史將因此而改寫。蘇三認為,中國的歷史地位不會因為這個學說的成立而降低,相反,中國的歷史地位將得到提升,因為有充分的事實證明,這個學說只有中國學人的加入才能進行,缺乏中國人的參與這個學說則無法繼續。並且由於特殊的歷史機緣,中國將是這個學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中國是中東外遷中唯一一個文化與人種沒有斷絕過、沒有進行過徹底“文化革命”的民族,她的原始性與“純潔性”注定了中國在這個文化序列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文載於2004年2月刊《人民文摘》
另,據作者介紹,該系列的第二本《向東》假如順利大約5月面市,面前正在編輯做圖。
- September 20, 2004 at 1:29 pm #11722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四川廣漢三星堆
2003年06月01日來源:商周時期四川附近存在著發達的巴蜀文化。我們第一次了解早期巴蜀文化是通過1980年四川廣漢三星堆的發掘。這是一座巨大的修築於商代的早期蜀國城 ,呈北窄南寬的梯形。總面積約為2.6平方公里。城牆為夯工築成。1986年在城南發現了兩個器物坑,坑內埋有青銅器、金器、象牙、玉石器等900餘件。發現這些器物時,樣子十分殘破,而且有被砍砸的痕跡,據推測這些器物可能是早期蜀王宗廟中的祭祀用器,後來外族侵略,宗廟中的禮器被燒砸後拋入坑中。其中有些青銅禮器與商代中原的禮器造形十分相似。 在所有出土文物中,造型奇異的人面像最多。大耳突目闊口的面貌使考古者驚異萬分。這究竟是古蜀人信奉的神靈,還是被誇張了的祖先形象暫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古蜀人的相貌與同時代的中原人存在差異,更加確定的是商代後期,除中原各國外,邊疆少數民族也已進入輝煌的青銅時代,而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性。 (1) 這件大型青銅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人像戴冠,身材細長,兩臂上抬,雙手握成環形,身著左衽長袖深衣,上飾龍紋。 (2) 這件大型青銅人面高60厘米,寬134厘米,形體巨大,眼球向外凸出30厘米,長耳闊目,額正中有一鏤空方孔。可能是為懸掛之用。 (3) 這件高34厘米的人頭像具有威嚴莊重的帝王風范,方臉,戴冠,濃眉大眼,高鼻闊嘴,穿孔耳垂帶有耳飾,腦後有簪孔。
- September 20, 2004 at 1:30 pm #11722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font color=\”navy\”>也談“中國人是猶太人後裔”</font>
作者:金震 2004-8-29 0<font color=\”black\”>:1</font>0:06
博客中國(Blogchina.com)蘇三在她剛出版的一本《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的書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並且得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中國人是這些猶太人的後裔。
我看了以後覺得比較搞笑!就隨便談一下吧:
1,既然說三星堆文明與紅海沿岸古閃族人的文明比較相似,為什麼不說猶太人是中國人的後裔而說中國人是猶太人的後裔?
2,三星堆屬於華夏文明中的長江中上流域文明,但是中國歷史的主流文明是黃河中下遊流域文明以及長江中下遊流域文明。長江中上流域文明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直很小。夏商周都的主體都在黃河流域。即使說三星堆文明受到紅海沿岸古閃族人的影響也不能就此推斷出夏商周受到其影響。夏商周的疆土還沒有包括巴蜀地區。
3,人種,閃米特人和蒙古人的體貌特征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距今70萬至20萬年,北京人已經具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征。因此不可能現代中國人部可能是閃米特人的後代。
4,石頭崇拜並非閃米特人祭祀所特有,在我們紹興的禹陵就有遠古巨石祭祀的孑遺。
5,蘇三認為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這些朝代很可能與中東母國曾經保持著神秘的聯系。這種關系的動搖出現在東周,中國人徹底擺脫中東的控制是在戰國時期。其主要研究結論為:亞伯拉罕的妻子“夏甲”帶領子孫建立了中國的“夏后朝”;以掃的妻子Judith很可能就是中國商朝之母“簡狄”,並且他們最終到達了美洲;以色列之子“但”的子孫建立了中國“周朝”。這種觀點來源於一個叫宮玉海的“教授”的書,此人從事偽科學和偽古代文明傳播多年,在學界的名聲極臭。小新以後會專門寫文章批駁他的歪理邪說。
- September 20, 2004 at 1:36 pm #117228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在央視熱播三星堆之際,北京有位在網上做學問的女性蘇三也出版了一本研究三星堆文化的書《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她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依據是,三星堆的幾個祭祀場所都有擺石子當祖宗牌位的習慣,蜀中江河流域流行船棺葬,而世界上只有猶太民族既有船棺葬俗同時又有石頭崇拜的傳統。
這觀點其實並不新鮮,連標新立異都說不上。2000年央視直播三星堆發掘時,就有媒體甚至將三星堆文明與外星文明相聯系。更早,也有學者提出過中華文明“西來”說。蘇三不過是一個網絡學人,在網上做考古學問,等於在網上種菜養寵物,結果是虛擬的。正如有篇網文說“蘇三的意義在於飛翔的猜想,在於文學性置於歷史之中。”她的大作我們盡可以當成趣味考古讀本來閱讀,在陽光下,就著一杯茶或咖啡,邊欣賞精美的圖片,邊驚嘆這位女性的奇思妙想,那也許是一種不錯的享受。然而,她卻既藐視考古學家的學識,又懷疑他們的想象力。自大得讓人有一種腸胃受涼的感覺。
一個沒有進行野外考古、專業研究的女人,因偶然看到一本關於三星堆古蜀文化的書,就“開了天眼”看到了三星堆甚至中華文明的前身後世,可見考古是一件多麼輕鬆而愉快的事情!我不禁責怪起考古學家,尤其是我們省那些搞田野考古的專家來:幹嗎死守考古“重在實物”的教條,一直解不開三星堆這個結,還風餐露宿,把自己搞得發如亂蓬、面如鍋底。既然文明是流動的,為什麼就不能從天上流到地下?坐在窗明幾淨的辦公室內,讓鼠標幫你們插上驚世駭俗的想象翅膀,靈感會飄然而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宇宙中某銀河系裡的某星球上發生叛亂,一只人坐飛碟來到廣漢三星堆,帶來了空前發達的文明(請願諒我蒼白的想象力)。其青年頭領與土著姑娘產生了一段銘心刻骨的愛情﹒﹒﹒﹒﹒﹒哎,這是在說聊齋,還是在改編“紅色經典”?
李四
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04/04/15/20040415436453903935.htm
金面罩銅質圓頂人頭像商代商代晚期 高45.8厘米 1986年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圓頭頂,倒八字長眉,杏核狀丹鳳眼,蒜頭鼻,闊口,閉唇,寬方頤,長耳, 耳垂穿孔。金面罩已殘。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