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4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23 years, 4 months ago by 匿名用戶.
- AuthorPosts
- May 17, 2000 at 6:29 am #121229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是在長江的旅途上, 正好看他的文化苦旅.
但我看到的白帝城跟他所說的差多了.
對於中國的文化苦難, 我沒有太大的傷感.
不過他真是個很感性的作家.很遺憾的, 我在旅途中把那十元的文化苦旅遺在車上.
接著的兩年他成了名作家. 文化苦旅更是一紙風行.
十元的書, 我再買時要十多廿元了.近來看到他的新書, 書名很有氣勢- 《霜冷長河》, 難得的好書名啊.
叫我心動得很, 可惜太貴了.平常專長遊記散文的他, 最近出了本散文小品《掩卷沉思》, 雖然書
名的氣勢小些. 但看看目錄滿有趣. 也就買下來, 也是母親節的禮物.相比起近代的作家, 現代的余秋雨是少了一份深刻的痛吧.
文筆是很好的. 但媽媽喜歡看錢鐘書多些.
我呢. 還是最喜歡看豐子愷.不過, 余秋雨的新作是值得期待的.
也只有現代作家才能有新作可期吧.
是能讓人期侍的現代作家, 就是余秋雨了. - May 20, 2000 at 12:06 pm #69422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我沒去過中國,我不知道白帝城是個什麼樣子,
但光看余秋雨先生的文字,
卻覺得那是個很吸引人的所在。文字的魔力就是這麼巨大,
更巨大的,我想並非那風景、建築,我眼睛所真正能看到的事物,
而是埋藏在這些之下的「人文歷史」。這是看完文化苦旅後的後遺症(苦笑)。
余秋雨先生也在「掩卷沈思」裡說過了,
不要被他「文化苦旅」中的情懷給「帶壞」,
真正的風景,是不該被太沈重的歷史所迷惑了,
純粹的自然,才是我們真正該體認的….但人文歷史對我的吸引力仍是極大的,
每當我思索到那陽關上的沙漠裡,曾埋藏著數千數萬的生命,
征戰的氣氛就不知不覺地瀰漫在我胸懷,久久不能散去….但,能解除這種血脈蠢動的,卻也是同一片沙漠中,
那潺潺流過的小河….
由高地下俯瞰,那是遙遠的歸屬,是溫馨的棲息地…當然也有著單一文人那彬彬氣質所塑造的萬古風流,
柳宗元、蘇東坡、駱賓王,
每個人在余秋雨先生的筆下,
似乎都被苦難磨練地超凡了,
飄飄然有仙氣,
尤其是駱賓王那奇特的遊蹤,
偶然洩露的天機,
最終的歸屬地,黃土一抔,
果然,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蘇東坡則在「山居筆記」裡,突圍成留名千古的大文豪,
原來如此,
我讀過才知道(不妨說我知識太少罷!),
那麼多的曲折,在蘇東坡的冤獄裡出現,
那麼多的名人,參與過誣陷蘇東坡的隊伍….
那麼相似的劇情,老是重複在人類的歷史間….
我們,本來就要過很久之後,才能使用「旁觀者清」的字眼….
除非,頭腦清楚,敢做敢言,能做到這樣的人不多,
唯一的感動,是滿朝官員,對某一誣陷者高談闊論的沈默,
還有,獄卒的洗腳水,
全是難得的文化熱度….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還有這段感人的兄弟之情….
在中國歷史上皇族之間不斷上演的兄弟內訌中,
無異是一股清流。我更喜愛山居筆記中的「遙遠的絕響」,
清遠的琴聲是追不回來,我也無法在心中譜出任何相似的音符,
只是那清澈見底的琴聲,總是很響亮的,
對,很響亮的….
不論是嘯聲,還是琴聲….「霜冷長河」對我而言,是在講人生,
但我還是只記住了一個意境,
在序中,那條泠泠的黑龍江,
霜氣瀰漫,船擱淺了,但船長沒有睡著,
只是這種
沈靜的意境…..我不知自己還需修練多久,才能達到,
或許更糟的是,一生皆於迷惑中打滾,迷惑裡死去…我時間到了,可是我並沒有說完。
我極喜歡余秋雨先生的文章,
是那種溫厚,明澈,堅持,但不激烈的感覺,
我極喜歡的感覺。 - May 21, 2000 at 4:48 pm #81477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的確, 余秋雨的遊記特色, 是那流露在筆下實在的人文歷史吧.
雖然那時未有看余秋雨, 但是也希望能在長江堤壩動工前, 抓住
那一刻機會去親身感受這沿岸而下的文物和景點.長江確實是吸引的, 儘管我在遊覽每一個景點時沒有如余秋雨般
帶著深刻的感動, 但夜渡長江, 順流而下的旅程還是歷歷在目.比起景點, 更讓我印象難忘的是在旅途中跟國內同胞的接觸, 火
車上遇到的四川軍官, 船上遇到的好心大叔, 還有旅途中所遇到
的國內大學水利系學生, 還有朋友家的熱切款待.這許是我在內地所經歷的「人文歷史」乎?
許是我的感受少了前輩所歷的創傷和包袱. 比較純粹的在欣賞景物.
三峽的景緻有很多已搬遷和變樣了, 但願國內的人情味不會變了吧.
如有機會, 我也希望能一遊敦煌石窟. 相信感觸會較三峽要強些的.「掩卷沈思」我還未看, 倒是媽媽說這書比「文化苦旅」易於消化,
較多元吧, 若說「文化苦旅」是作者讓思緒隨遊興飛馳於天之作,
「掩卷沈思」是踏實的在地上漫步的小品吧.我想人生中能自在遊歷旅行的時期是不多的, 所以可以, 妳也會把握機
會去遊覽這些地方嗎?
世上每處地方都有其人文歷史, 但最能讓我們刻骨銘心的還是故鄉的土
地吧. 不過我們的故鄉留給後人的都總是「苦旅」, 這種千百年的苦實在
把我的感傷的能力都弄得麻木了.原這代帶給後世的人文歷史能脫離苦難吧.
說到洗練的文字, 余秋雨總讓我想起另一位散文大家余光中, 我是先看余
光中散文的, 我更喜歡余光中吧. 許是因為他的散文更貼近香港. 還有沒
有那麼感傷.今天去圖書館借到 「霜冷長河」, 遲些也會看「山居筆記」. 相信也是值
得一看的好書.余秋雨最新的作品是小說, 名為「韆鞦架」. 妳有看了嗎?
- May 26, 2000 at 11:17 am #81517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我知道有「鞦韆架」,
不過似乎還沒接受好余秋雨先生寫的劇本哪(苦笑)。
倒還知道另一本新書「千年一嘆」
在我老哥那兒,一直壓著,太忙了,沒時間看完T_T千年一嘆中,溫厚的余秋雨先生難得發了火氣,
說這本可能是他寫的最後一本書了。
他說,他經過那麼多盜匪肆虐的地方,也都平安回來了,
卻沒想到一回來,才遭受到最嚴重的搶劫(指書本盜版嚴重)。唉,希望不要一語成真….
- May 26, 2000 at 3:44 pm #81518
匿名用戶
Participant嗯. 京劇的點子.
其實我對這個劇本是滿有興趣的.
(不會是劇本格式吧…若是的話我想直接看演出會好多了.)千年一嘆, 我也有聽過.
放心耶. 火氣都發了, 我想余秋雨先生不會那麼決然封筆的呢.
我近來也算不上忙, 不過倒是鑽進近代作家的書堆裏去了,
因為媽媽都借了買了回來呢. 錢鐘書先生和張愛玲女士的
最讓我期待. 也真的要慢慢嘴嚼才能領會真味呢.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