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0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5 years, 5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January 5, 2008 at 2:29 pm #80360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面對「中國奇跡」 西方世界如何看待?
中評社 2008-01-01 20:37:4710月24日,中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香港1月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日載文《西方年終如何看中國》,摘要如下:
動蕩不安的2007年已經結束,西方媒體在報道分析過去一年國際形勢與未來趨勢時,對中國的迅速發展與巨大變化十分關注,為此發表了大量評論。
有人把2007年稱為「中國之年」,說一年來世人一直在瞪大眼睛看「中國奇跡」,驚歎「中國不斷創造的世界第一」。有的承認「中國作為一個全球大國不再是一種預測,而已成為現實」。也有人以複雜的心態描繪中國,說它如今變成了一個「既富有又貧窮」,「既強盛又脆弱的超級大國」。但無論讚歎也好,反感也好,反正誰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以一個實力強大的大國姿態崛起於世,成為「世界上第二個重要的國家了」。
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如今中國經濟繁榮,國運昌隆,百業興旺,商品行銷全球,外匯儲備多得令人犯愁。高原築天路,「嫦娥」喜奔月,人間奇跡當驚世界殊。全方位外交順利進展,贏得舉世好評。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對中國的年終評論,有幾點與往年不同:
一是擔心中國超越西方。中國在過去一年與一代人時間內的發展,是與時間賽跑,以速度取勝。美國《新聞周刊》說,「中國在20多年內實現了歐洲200年所經歷的工業化、城市化及社會轉型」。從短期看,中國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已比西方快三到四倍,如以世紀變化的速度來衡量,則更相當於10倍。
世界形勢變化,主要是靠大國發展與大國力量對比的變化來實現。如果把大國競賽比作一場歷史馬拉松,那麼在20世紀前3/4的漫長歲月裡,貧窮落後的中國一直被西方遠遠拋在後面。而從20世紀最後二十年開始,中國加緊自強不息急起直追,一個又一個超越了西方大國。由於中國「超英趕美」不再是夢想,西方已經難掩其心頭之憂。
二是回避中國成就的背景原因。西方可以承認中國的成就,但對成就原因是什麼卻諱莫如深。因為中國成就並非按照西方的價值標準取得,而是歷經百年憂患,付出巨大代價,接受無數教訓,根據中國國情進行不斷探索,才找到了明確方向,制定出有效政策,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改變了國家面貌。中國是不斷超越自己才能一步步超越別人。如果西方肯定中國的成就而又肯定它的方法與價值,那豈不等於否定西方本身的價值了嗎?
三是少談「中國威脅」,探討如何對策。多年來,「中國威脅論」在西方甚囂塵上。西方的年終評論,赤露露的威脅論已不佔主導地位,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新的論調。美國《外交》雙月刊在題為《中國崛起和西方未來》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的崛起毫無疑問會終結美國的單極時代」。雖然中國在未來的中美較量中擁有一定「優勢」,但美國可以「不試圖阻止中國崛起,而是讓它順利地融入現行國際體系」。也就是說,作為當代國際體系與秩序的主導者,美國可以避免與中國對抗,而把中國納入這個體系以便套住與影響中國。
《紐約時報》則提出另一種觀點。在世界銀行最近按照購買力平價把中國經濟規模有所調低之後,這家報紙認為,「如果不把中國說得如此富有如此強大,中國就不會被視為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美國議員們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理由向人民幣匯率發難了」。英國《金融時報》也有類似看法,主張別把中國說得那麼強大,使「那些將中國視為政治和經濟威脅的美國政策制定者可以放鬆」一些。這無疑是點破了一個秘密,原來「中國威脅論」的複造者與散佈者需要故意複造中國強盛的輿論,以便把它作為向中國施加壓力的藉口。
總而言之,西方年終有關中國的評論,反映出決策者和輿論界對中國迅速崛起的不安。他們眼看形勢不可遏制,但又捉摸不定究竟以何種手段來應付中國的崛起。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對中國的崛起,唯有脫出意識形態的框框,面對現實,尋求合作,爭取共贏。就連《外交》雜誌這樣不可一世的西方權威雜誌,這回也作出了「擁抱中國,西方才有未來」的結論。
http://news.creaders.net/world/newsViewer.php?nid=330503&id=771574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