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1 reply,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4 years, 4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May 24, 2009 at 7:54 am #12853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亞洲週刊四期 (2009-01-25)[/size]
這也是一場傳媒的戰爭
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ABC等部分傳媒報道有偏差。
張翠容﹕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者,曾多次前往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地區採訪,著有《行過烽火大地》等書。最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葡萄牙作家何塞.薩拉馬戈 (Jose Saramago) 在聯署聲明中指,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算不上是戰爭,因為哈馬斯根本沒有可對抗的正規軍隊,聲明進一步指這其實是一場大屠殺,因為在全面封鎖下的攻擊對象已包括民用設施,例如聯合國學校、救援車隊、記者集結的建築物和民居等,造成大量平民死傷,其中不少為婦孺。
可是,從以色列到美國以至歐盟的領袖怎麼說?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主流媒體又怎麼說?
他們幾乎每次都重複著:哈馬斯不承認以色列﹔哈馬斯火箭砲威脅以色列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哈馬斯首先挑釁,能否停火在乎於他們,以色列有權作出自衛行動。
儘管世界各地有不少示威抗議戰爭,但仍有一股很強的民意勢力,視對以色列的批評就是反猶言論。民意得以被操弄當然歸功於傳媒不斷重複當權者的話語,因此,每一場戰爭也都是傳媒的戰爭。
不過,時至今日,多元化的媒體訊息已使得有心人操弄民意的可能性比以前困難,但主流媒體還是較有優勢,他們的滲透率仍然很高,特別在保守封閉的地方如美國內陸城鎮,有不少是布殊(布什、布希)主義的堅定支持者。
事實勝於雄辯。只可惜今次以色列不僅封鎖加沙,也企圖封鎖消息,禁止媒體進入加沙採訪,能夠在加沙採訪的只是原本已在加沙設有辦事處的西方通訊社和阿拉伯媒體,現在半島電視台是唯一一間在加沙的外國電視台。
這樣公然侵犯新聞自由,很多記者表示極度不滿,甚至上訴至以色列高等法院,我奇怪,總部設在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為甚麼對此保持沉默﹗
雖然《紐約時報》駐耶路撒冷辦事處新聞主管Ethan Bronner抗議以色列限制國際媒體前往加沙,認為以色列違背它自稱的民主原則,但《紐約時報》在紐約總部依然沿用美國領導人和以色列官方發言人的觀點大造文章,而《華盛頓郵報》、ABC、NBC等大媒體更不在話下,自由派與保守派媒體在以巴問題立場上沒有分別,要知道,美國國會於上週的辯論中,共和民主兩黨以大比數通過支持以色列。
在主流媒體的「轟炸」下,巴人被描繪成自殺式民族、崇尚死亡的族群、要消滅以色列的種族主義者、不願接受和平的好鬥分子等等,外界有不少更視阿拉伯世界如鐵板一塊,所有婦女都是一身黑袍的封建產品,當發覺有世俗化打扮,都認定是給西方解放了,這種東方主義主宰了不少人的腦袋。
當然,阿拉伯世界有它自身的問題,這可另文再述。返回以巴衝突上,我想指出一點,哈馬斯等激進組織是怎樣形成的?要知道,早年以色列資助哈馬斯對抗當時由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
無論如何,只要有親身目擊過巴人在佔領下的生活狀況,便明白激進主義的滋生原因。在媒體上,我們較少看見巴人在幾百公里隔離牆下的生活,又或上千個檢查站對巴人造成的騷擾。以色列對此可以辯解為反恐,但,當我親臨現場,才發現隔離牆其實已是偏離了六七年的綠線(Green Line),深入巴人土地,這綠線為聯合國所界定的以巴國疆界。因此隔離牆被視為反恐之餘亦有吞併土地的目的,這目的與以色列國家安全無關。
至於以軍檢查站,其設在巴人自治區內限制巴人活動的真正理由,乃是要保護自治區內的猶太殖民區 ( 屯墾區、定居點 ),這點亦是美國主流傳媒甚少提及的。
猶太殖民區的興建與國家安全也沒關係,它的所在地全是巴人自治區的水源地方,因此被視為霸佔土地、控制資源的手段。而隔離牆與殖民區令到巴人土地支離破碎,失去建國及發展的條件和可行性。
哈馬斯不承認以色列確是和平進程的障礙,他們必須停止以平民作籌碼用暴力達致政治訴求,或許巴人真的需要甘地精神,但以色列也一樣否認巴人的生存權利,只要佔領的一方一味靠軍事強勢作不公義行為,那麼和平更遙不可及。
我曾經隨著以色列一個和平組織「反對以色列拆屋委員會」(Israeli Committee Against House Demolition)跑到耶路撒冷,看見以軍在巴人措手不及下清拆民房,迫使他們離開,但他們與恐怖分子完全無關,而拆屋政策亦與以色列的國家安全無關,而他們興建隔離牆是要毀掉巴人經濟命脈的橄欖樹,這種做法只會挑起更多的仇恨和暴力。
這是一個土地的衝突問題。從以色列上述手段來看,以色列最深層的策略就是要建立大以色列國,火箭砲只是開戰的表面原因,在表面原因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歪理重覆千遍便變成真理,美國和以色列有足夠龐大而強勢的宣傳機器來塑造民意,製造言論的代理人。現在就要看國際公民社會和另類媒體如何發出他們的另類聲音,好好去打這一場傳媒之戰﹗■
連結:這也是一場傳媒的戰爭 – 亞洲週刊
傳媒戰: 張翠容vs 林達: 真實筆記 – 張翠容博客[/size] - May 24, 2009 at 8:08 am #80460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Quote:猶太殖民區的興建與國家安全也沒關係,它的所在地全是巴人自治區的水源地方,因此被視為霸佔土地、控制資源的手段。而隔離牆與殖民區令到巴人土地支離破碎,失去建國及發展的條件和可行性。[/size]以下資料摘自《巴勒斯坦、以色列與美國─命運的三角關係(5)》(2005年度6月):
‧屯墾區[/size]
過去三十多年來,以色列政府已經送了超過四十萬的以色列人民到非法佔領的區域設置屯墾區,屯墾區策略性地分散各地,佔據了重要水資源與肥沃農地,有效分割、破壞巴人的人口與土地的完整性,以便製造出土地上的事實。
今日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就如舊南非貧窮孤立的班圖區(Bantustans)。這不但將使巴人建國希望更為渺茫,往後以巴間不管疆域如何劃分,遷移已生根發展的猶太社區,也將是高難度的工作。
而以巴和談中要求撤離的屯墾區,也並未減少。以色列的和平組織Peace Now指出,現任總理夏隆上台一年半,就增建了60個偏遠屯墾區。以色列自己內政部的統計也顯示,夏隆上台三年後,屯墾區的人口成長了近百分之十六,由200000人,成長至23,6381人。
為了要建立屯墾區,以色列政府在小區與小區中間修築了特殊的公路,為了建設公路常常要破壞或是沒收巴勒斯坦人的農田或房子。
‧隔離牆
這座正在興建中的高牆高 25呎,370 公里長,完成後將包圍整個西岸地區。目前已完成約 20 公里,並開工了100公里。
以色列稱這座牆叫「安全圍牆」,宣稱是為了要維護以色列的安全,防止恐怖攻擊者進入以色列。相信只要一有可疑份子,以色列軍隊就可以由每三百公尺一個的塔台上掃射。國際人士則一般稱這座牆叫「種族隔離牆」(Aparthaid Wall)或「隔離牆」,因為它象徵了以色列猶太政府對巴勒斯坦人所進行的種族歧視性統治與佔領。
並且這座牆的位置,並不在以色列的國境內,聯合國安理會嘗試通過決議案要求以色列停止興建圍牆,但這項決議案在安理會被美國否決。根據聯合國的估計,以色列的路障、基礎建設還有屯墾區等各種設施,已經在西岸製造50個無法連貫的巴勒斯坦孤立社區。而當圍牆興建的設計逐漸被公開,世界銀行估計這道牆可能會隔離孤立二十五萬到三十萬個巴勒斯坦人民,這佔了巴勒斯坦人口的10%以上。此外,這道牆也會有效兼併約旦河西岸10%的土地。
當夏隆政府最後公開計畫時,我們清楚了解到這道牆將會切斷西岸,使之變成16個各自孤立的群落,並且這也只是夏隆政府先前承諾將屬於巴勒斯坦領土的42% 的西岸土地而已。
‧檢查站
以色列說,檢查站是為了防止巴勒斯坦自殺炸彈客湧入以色列的轄區。這檢查站從無人看守的路障或著到最嚴格的軍事檢查站都有。但事實上所有的檢查站都是設置在巴勒斯坦人的轄區內。但是是由以色列軍方管理。
這些設施現在已成了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一部份,上千名巴勒斯坦人每天前往工作、上學、拜訪親戚朋友,甚至就醫時,都必須面臨檢查站和路障的問題。簡言之,巴勒斯坦人根本沒有行動、遷徙的自由。檢查的時間可長可久,一但被懷疑,有可能當場被槍斃。而常常在檢查站因為等候的人過多,造成推擠,而以色列士兵會用催淚瓦斯或是警告的子彈,甚至使用槍托來控制秩序。至今已經有非常多起因為檢查戰場時間等待而延誤醫療、農產品腐爛等問題。
除了定點檢查站,還有漫遊式的檢查站,通常由一輛以色列軍方的吉普車加上四名士兵形成,這種檢查站最為危險,是不定點並且不定時,通常沒有人會看到以色列士兵對巴勒斯坦人作了什麼。但以色列的屯民則完全不用接受這種羞辱,他們有專門設置的道路。國際紅十字會也表示,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人所設置的檢查站是不人道的。
http://itgroup.blueshop.com.tw/nocturnes/renaissance?n=convew&i=590[/size]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