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1 reply,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7 years, 8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October 2, 2005 at 9:37 am #128252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發信人: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莫西亞),
標 題: 陪審團列席(駁鐵證待判)~~引言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Wed Jan 14 18:45:00 2004)
轉信站: Lion!cbs.ntu!news.nsysu!news.ccu!ctu-peer!news.nctu!freebsd.ntu!bbs.ee.原文出處︰
http://www.infidels.org/library/modern/jeff_lowder/jury/index.shtml徵求免費翻譯人員~^^6
現在只翻到第三章~以我的破爛英文加上譯典通翻,不知道要翻到民國幾年…
如有興趣,請MSN尋找mocear.su@ msa.hinet.net
(注意~@和msa之間的空格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防廣告信~^^6)
可能有翻錯的地方,也請指正~^^6
===============================================================引言
Jeffery Jay Lowder
按照讀者群和書的銷售量,Josh McDowell(麥道衛)今日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護教者。根據他最暢銷的書「鐵證待判」(1979年發行)的修訂版書背上的說法。在過去20年中,他曾經對在超過 60個國家中、800 所大學和中學裡對多於七百萬個年輕人和成年人演講。
鐵證待判仍然是網路上最有影響力的基督教護教書籍,這就是為什麼網路上無信仰者也寫了這個「陪審團列席︰裁決 McDowell」的原因。我們記得那個老戲碼~每隔不多久,無神論者貼出一個貼子反駁「讀 McDowell」;基督教徒時常回貼要他去閱讀鐵證待判,這本書出現的頻率比起其他基督教護教書籍總和更多。
本文作者並不是想說「鐵證待判」是基督教中最好的研究書籍。相反的,我們明顯地發覺到有許多護教書籍捍衛基督教真理比鐵證待判更契合時代、更有學者風範。然而,事實是鐵證待判這本書的影響力遠比其他護教書籍更大,鐵證待判從未被有系統的反駁過,許多基督教徒就誤把缺少這樣的反駁當作鐵證待判被接納為「無可辯駁」的證據。由於這些原因,讓人感覺到撰寫對「鐵證待判」有系統駁斥的重要性。
鐵證待判所做的「強力辨證」
現代文字中的「護教學」(apologetics)源自希臘文的「辯護」(apologia),意思是「防御」。「護教者」(apologist)這個字被用來形容實施或者從事護教學的人,通常在這之前加上形容詞來定義那些保衛自身信仰的護教者(如基督教護教者,伊斯蘭教護教者等)。理論上,護教者(辯護士)是能保衛任何信念的人。但是,實際上護教者是「保衛一套宗教信仰或者世界觀」的某人。護教者有兩個可用的護教方法︰積極的辯護與消極的辯護。積極的辯護試圖按照爭論(論據)、證據等等,以某種模式證明一個世界觀正確與否。消極的辯護則嘗試回答對這世界觀的異議,這可能以世界觀的爭競形式出現。
辯護可以依照它的辯護積極性來定義。「軟辯護」僅僅是試圖保衛一個世界觀的合理性;「硬辯護」則是更雄心勃勃的試圖論證那些否定那個世界的觀點。Josh McDowell的鐵證待判是後一個方法的理想例子。Bill Bright(白立德),國際基督教校園傳道會的會長和創立者,在「鐵證待判」的前言寫了以下的句子︰我尚未遇見一人,他能在誠實地考慮過所有關於基督教的證據之後,依然否定耶穌是神的兒子及人類的救主。對一個真心誠意尋求真理的人來說,這樣的證據實在是多得不勝枚舉,然而也並非所有我向他傳福音的人,都肯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個人的救主和他個人生命中的主,我甚至可以說大多數的人都不肯接受。他們之所以不肯接受,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相信,而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相信!
在這裡我們可以問,Bill Bright所認為的這個「多得不勝枚舉」(overwhelmingly conclusive)的證據在「鐵證待判」中找得到嗎?他寫道︰但願本書讀者能以細審、敬虔的態度,詳讀本書所提供的資料,我也相信這裡的資料能幫助信徒傳福音時,作得更有智慧、更具有說服力。
然而,最後有一個警告︰人們不應該以普通人的智慧懷疑神(耶穌)。Bright說在鐵證待判中的資料是那麼的「有說服力」,足以讓多數人不產生問題;對於質疑McDowell證據的那些人是「不願意相信」的。Bright認為鐵證待判是「有力的辯護」~即使他沒有使用到精確的語句。關於鐵證待判,還有比Bright更多得多的評論,然而,McDowell自己怎麼說。這本書的標題︰「鐵證待判-基督真理的歷史證據」,McDowell為什麼使用這個標題?歷史證據要求對基督真理的評判。這些證據在哪被找到?「鐵證待判」中,當然,我們閱讀了McDowell的書︰
對我而言,信基督教並不是「往黑暗中跳」,而是「跳進光明之中」。我把自己所能收集到兩方面的證據放在天平上,天平的指標是指向基督是神的兒子,他曾由死裡復活。由於天平很著實地指向基督,所以當我變成基督徒時,我不但沒有「跳入黑暗裡去」,反而「跳進光明之中!」
我若真的「迷信」的話,那我必然只有放棄相信耶穌,置所有的證據於不顧了。
因此,McDowell認定基督真理的合理性是「雙重」(two-fold)的。首先,McDowell 爭辯說基督教是絕對真理(不只是基督徒相信是合理的)。根據 McDowell的說法,耶穌是神的兒子且從死裡復活。但是McDowell並不因此而停止,他繼續這個攻勢,為「基督信仰是無理性的」制造更多的駁斥。根據McDowell的想法,非基督徒不否認基督教是真的,但McDowell卻認為他們的「理性思辯」是「迷信」的,是「跳入黑暗」、只因為「不願意相信」的。McDowell不僅試圖為基督教提供強力辯護,且認為與其為基督教做強力辯護,不如先發制人對非基督徒的信念做批駁。
為了讓以上兩個大膽的主張(方法)成真。McDowell-就像其他基督徒一樣-想要保衛基督教的真理且使第一個主張成真。很明顯的第一個主張本質上是可能的;McDowell清楚地表達出他的天秤指標指向基督教的真理。但是,第二個主張,他認定非基督徒以某種不負責任、無理性或者極為強烈的「不願意」來抵抗基督教真理。因此,鐵證待判這本書試圖證明基督教真理與對無信仰者的「不合理」定罪。我們將在這兩個基礎上評估此書做得好不好。
對陪審團的異議
自很早以前,許多信徒就試圖掩護這本書 。我在此簡單的思考了一些他們的異議然後對此作出回應。
異議1︰「你(們)誤解了鐵證待判的目的。」
對異議的回應1︰
(a)如果鐵證待判的目的是要裝備基督徒能保衛他們的基督教徒信念,那麼誰是他們的假想敵?
(b)一個曾經對基督教有懷疑甚至是敵視的人,McDowell寫鐵證待判時腦海
中必然有所懷疑。(c)僅僅因為McDowell陳述出為何你們無法說服某人信基督教,但並不代表McDowell沒試著去證明基督教。這意味著McDowell相信護教學在信仰轉換上有所不足。
(d)鐵證待判含有許多看來似乎很有理性懷疑的聲明和引文。但是,如果我們接受對基督教懷疑者並非鐵證待判預期中的讀者以及本書僅只是學術筆記的總匯這種主張。但這只會讓McDowell的腦袋看起來不正常,因為他在一本不是給懷疑者看的書中試圖駁斥懷疑者的異議。看來只有讓懷疑者成為本書的讀者,才有辦法讓我們給他的腦袋一個正常的評價。
(e)鐵證待判中大部分證據都是取自於McDowell其他以懷疑者為目標讀者的書中。這個三元悖論(trilemma),就像McDowell 證明聖經和復活在歷史上具可信度的證據,大多出自於他寫的護教書籍「More Than a Carpenter」(比木匠更多,哇咧!中文名字是「千載懸疑」)。McDowell所提出證實「歷史上的耶穌」的證據可以在他的護教書籍「He Walked Among Us」(他走在我們之中?)中找到。但假若McDowell引用了與試圖說服懷疑者書籍一樣或類似的「證據」,這就無法令人清楚分辨這是寫給自己人看的證據還是他其他寫給懷疑者看的護教書。
(f)如果McDowell僅僅將鐵證待判當作研究和演講的筆記,而不是用於護衛基督教信仰,則 McDowell僅僅只是提供了一些有關的證據和一個偏頗的觀點。在法院或者科學檢驗中,在做結論以前都會讓兩方立場做一番論辯。透過正反兩方的比較和評估雙方證據來作為裁決。McDowell跳過了後半的步驟,僅僅提出他的證據和他的結論。
(g)無論一開始McDowell打算讓鐵證待判有什麼用途,重點是「現在」的人拿他當護教書籍。如果McDowell認為教徒將他的「演講稿」誤用在護教這個目的上,他就該在下一次印書的時候說出他不贊成把這本書拿去護教。然而,鐵證待判至今仍然是最有力的基督信仰護教書。這種情形值得去重新思考。
異議2︰「McDowell是一個明顯的目標而且他不是一個學者。」
對異議的回應2︰
我指出我們不需要強解McDowell的研究是基督教學識最好的表現,這點已明白地在之前的反對論調中提出。但是,沒有被(基督教)學者引用這件事是錯誤的。例如,在他「Scaling the Secular City: A Defense of Christianity」(羅列的世俗城市︰基督教的防御?)一書中,基督教哲學家J.P. Moreland說︰「Josh McDowell是第一個讓我知道護教的樂趣與重要性的人。」而且他也替McDowell文章中古代手抄卷的歷史可信度背書,且明白的引用McDowell那聲名狼藉的古抄本比對。而Moreland兩度替McDowell背書,極力推薦「鐵證待判」與「The Resurrection Factor」(復活的原由?)
此外,Moreland並不是唯一一個尊重McDowell的哲學家。Ravi Zacharias,劍橋大學的客座教授,請McDowell在他兩本書(A Shattered Visage【殘破的臉】和Can Man Live Without God【人能沒有上帝而活?】)的書背寫介紹。同樣的,他的背書也出現在Norman Geisler和Ron Brooks所寫的「When Skeptics Ask」(當代護教手冊)上。
所以,確實有極度推崇McDowell的基督教學者。
但是僅因為McDowell的論辯是「大眾化的」就將它棄如敝屣,這也是錯誤的。西元前五世紀,義大利伊里亞的Parminedes(應該是Parmenides,帕梅尼德斯,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對他的希臘哲學家朋友提出運動的不可能性與感官幻象說。很明顯的,柏拉圖(和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雖然知道這是詭論,但還是十分認真的對待,因為這是很流行的東西。柏拉圖最後來是寫文章給詭辯者來駁斥這個詭論。時至今日也是如此,對荒唐的論證不屑一顧是危險的。當我們讓這論述繼續腐爛成長,總會有一些缺乏分辨能力的人將這些謬論視為真理。
歷史上,例如德國納粹(德國國家社會黨)能令人們將他們荒謬的主張視為真理,就是因為主張從未受到質疑與批評。
雖然Josh McDowell的做法並非反猶太或者是什麼嚴重的納粹政治宣傳;但是,這還是一種護教行為。如果沒人回應,McDowell的論辯就有可能被一個從未聽聞反面論述的普通人錯誤的接收。
異議3︰「為什麼你還沒和Josh McDowell辯論?」
對異議的回應3︰
過去,Farrell Till、Frank Zindler、Dan Barker和已故的Gordon Stein都曾經要和Josh McDowell辯論他鐵證待判中的主張,然而McDowell對此卻完全沒有回應。我們了解McDowell在俄羅斯新開了一處教會使他不可能跟無神論者辯論,對此我們沒有懷疑;令人困擾的是McDowell的迷還是繼續聲稱無神論者「害怕」和McDowell辯論。相反的,無神論者不但從不畏懼,還十分樂於給McDowell這個「機會」。
異議4︰「寫一本像『陪審團列席』這樣的書有些不道德。」
對異議的回應4︰
我們應該追求真理。如果McDowell在鐵證待判中的論述夠強力(就如他宣稱的),基督徒不應該是厭惡批評者(或者敵人)的詳細審查。如果他的論述能夠撐過這樣的詳細審查,則基督教徒不但不會失去什麼,反而能由此得到信心。另一方面,如果他的論述不能經過詳細審查,這個事實當然需要顯露出來。
當然, 如果批評家成功駁斥基督教護教者,這可能使基督教世界觀產生動搖。但是,那是當一個人成為護教者時要冒的風險。除此之外,我覺得McDowell會想要他的對手能夠發揮並獲得勝利。
異議5︰「你可以接受『陪審團列席』的宣稱及它所擁抱的無神論世界觀,或者你可以相信耶穌是上帝之子、死而復活。」
對異議的回應5︰
實際上,「陪審團列席」並不推崇無神論世界觀。它僅僅只是批評或者駁斥基督教世界觀裡的爛論述。一個人能反無神論但仍然可以接受本文的批評。
異議6︰「『陪審團列席』是由一堆業餘者所寫,因此也可以被否定。」
對異議的回應6︰
一些作家是專業學者(如新約與教會史博士Robert Price、古代史碩士Larry Taylor);其他人則是見多識廣的業餘人士。事實上,若干作者沒有正式的歷史或聖經評論學歷,只能被當作他們缺乏學術背景以致於誤用或刪去同時期的學術趨勢的爭議所在。
異議7︰「我很喜歡某書,可是『陪審團列席』不處理某書,這是很嚴重的疏漏。」
對異議的回應7︰
本文是對鐵證待判的回應,不是某書。除非某書在本文中對其中之一的文章有高度相關和影響力,否則這個異議是不恰當的。在適當的時候,本文的作者們試圖和同時期學術趨勢進行互動,但即使如此,重點還是集中在鐵證待判,而不是某書。
因此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陪審團對這些異議駁回。
(引言終了)
- March 21, 2008 at 1:29 pm #7977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The Jury Is In – The Ruling on McDowell\’s \”Evidence\”
http://www.infidels.org/library/modern/jeff_lowder/jury/index.shtml中譯:
陪審團列席-駁鐵証待判(譯了引言、第一章及第三章)
http://www.wretch.cc/blog/mocear&category_id=1756715[/size]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