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6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8 years, 8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January 17, 2005 at 11:25 am #12802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150年歷史 博彩業帶給澳門「賭」稱號
(2002年02月06日 16:17 大洋論壇)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導,澳門向來有「賭埠」之稱,博彩業在澳門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早年最盛行的賭博是番攤與牌九,但到了20世紀,西方博彩遊戲傳入澳門,融合本土的賭法,才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博彩架構。澳門起初也是禁賭的,但後來澳葡當局為解貿易急劇衰落、收入拮據之窘,實行公開招商設賭,向賭場徵收「賭餉」,以開賭抽餉來增加收入。
澳門的博彩史雖然久遠,成為世界著名賭城卻是近40年的事情。1961年,葡萄牙頒佈條例,準許澳門以博彩業作為一種「特殊的娛樂」,從而使長期存在的博彩業正式合法化。同年10月,以何鴻燊、葉漢為首的香港財團投得全澳賭場的專營權,次年成立「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採取新的經營手法,從此澳門賭城遠近皆知。1982年,澳葡當局頒佈「新博彩法」,宣佈澳門為「恆久性博彩區」,從法律上確立「賭城」的地位。
澳門現與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摩納哥的蒙地卡羅並稱為世界三大賭城,更被稱為「東方蒙地卡羅」。
(編輯:肖山)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02/06/content_366942.htm
- January 17, 2005 at 11:26 am #79350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乾隆年間已昌盛 – 澳門博彩歷史久
(2002年02月06日 16:17 大洋論壇)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道,澳門博彩業歷史久遠,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已經十分「昌盛」。西方傳教士約瑟1742年至1745年在澳門生活了3年,他在遊記中稱澳門是一座充滿「縱慾、搶劫、背叛、賭博、酗酒、吵架、欺騙、謀殺及其他罪惡的城市」。
清代詩人汪兆銷對澳門的賭風感觸尤深:「賭館林立,皆層樓崇敞,光怪陸離,供具無一不精,但入迷津,涸可立待。」清代詩人丘逢甲從台灣來廣東做官,多次考察澳門,亦對澳門賭博印象極深,寫下一首描寫賭博怪狀的詩:銀牌高懸門市東,百萬居然一擲中;誰向風塵勞鬥色,博徒自古有英雄。
澳門形成賭埠,與周邊環境有密切關係。
在19世紀中葉前,廣東官府遵循大清律例,對聚眾賭博者懲罰較嚴。雖然不能杜絕民間私賭,公開的賭館卻無人敢開。廣東賭博不方便,於是一些賭商就跑到澳門來開賭,一些大豪客也專門跑到澳門參賭。澳葡當局對賭博彩取放任自流的態度,致使賭博商業化,變成特殊的行業。
1842年英國強佔香港,使之成為其海外殖民地。由於香港地理條件比澳門優越,英國又是當時世界最強盛的國家,香港發展很快,澳門的許多洋人洋商紛紛遷往香港,澳門的對外貿易地位一落千丈,蕭條景象令人愴然。
那時,很多廣東農民和工匠遷移到香港,也把嗜賭的陋習帶到香港。1844年,港英當局頒佈《禁止賭博條例》。香港禁賭,澳門便開賭──澳葡當局於1847年宣佈博彩業合法化,對已經存在的賭博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這樣,因為商貿蕭條致使稅餉銳減的澳府,又開辟了新的財源:博彩業專營權歸政府,招商承辦,政府向賭館征收賭餉。
自從香港成為比較幹淨的「無賭」城市後,香港的賭客只有往澳門跑,這個「慣例」一直延續到今天。
澳門博彩業的繁榮,也與廣東有相當的關系。廣東地方當局於1861年準開圍姓,以後陸續準開山票、舖票、白鴿票等彩票類博彩,傳統賭博只有番攤一種,最受歡迎的骰寶直到清朝滅亡也未獲準開。並且,廣東的公賭時開時禁,禁賭時,廣東的賭商賭棍紛紛逃到澳門避風,極大地充實了澳門賭業的實力。
1930年,澳門政府對賭業重新實行專營管理。盧九、范潔明等人組成豪興公司,在廣東大賭商霍芝庭等人的支持下,投得澳門賭場牌照。
1937年,廣東南海籍的深圳賭商傅老榕,聯合港澳押業大王高可寧投得澳門賭牌,賭博公司名曰「泰興娛樂有限公司」。
1961年10月,以何鴻燊、葉漢、葉德利等為首的香港財團,投得澳門賭場專營權,持牌公司為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何鴻燊任董事總經理直至今天。
在何鴻燊和葉漢的管理下,澳門賭場賭客逐年增多,除香港客外,日本、東南亞、歐美澳等國家和地區的賭客也紛紛來澳門觀光或賭錢。古老的賭埠澳門,漸漸因博彩旅遊業聞名世界。
(編輯:肖山)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02/06/content_366940.htm
- January 17, 2005 at 11:29 am #117733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澳門博彩業大事年表
(2002年02月06日 16:17 大洋論壇)
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導,澳門博彩業大事年表
- 1847年澳葡當局宣佈澳門賭博合法化。
[/*:m] - 1896年葡萄牙政府於7月10日宣佈禁賭,其國內及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執行了禁賭令,但澳門當局未執行該法令。
[/*:m] - 1930年澳門政府對賭場實行專營管理,盧九、范潔明等組成豪興公司,在廣東巨商霍芝庭和香港康年銀行創始人李聲炬的支持下,投得澳門賭牌。
[/*:m] - 1935年廣東巨商霍芝庭、傅老榕,以及陳濟棠二太太莫秀英等先後到深圳開賭,嚴重衝擊澳門賭場生意。
[/*:m] - 1937年傅老榕、高可寧組成泰興娛樂公司,投得澳門賭場專營權。
[/*:m] -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澳門作為中立區進入戰時特別繁榮期,人口激增到40萬~50萬,澳門黃、賭、毒等偏門行業畸形發展。
[/*:m] - 1961年根據澳督馬濟時的報告,葡萄牙政府於2月13日頒佈法令,將澳門辟為旅遊區,特許開設賭博娛樂,公開招商承投。10月,何鴻燊、葉漢、葉德利等人合組的香港財團,投得澳門賭場專營權。稍後,又投得白鴿票、舖票專營權。
[/*:m] - 1962年3月30日何鴻燊代表中標財團在里斯本與新澳督羅必信簽署澳門賭場專營合約。5月,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葉德利任公司董事長,何鴻燊任董事總經理,葉漢任賭場總管兼常務董事。至第二屆董事會,葉德利辭去董事長之職。
[/*:m] - 1970年6月葡京酒店首期竣工。設在酒店翼樓的葡京娛樂場為娛樂公司最大最旺的賭場。
[/*:m] - 1982年5月澳門立法會通過的「新博彩法」生效,澳門成為永久性博彩區,並賦「賭博娛樂」法定名稱為「幸運博彩」。
[/*:m] - 1987年2月由澳門政府、娛樂公司和一家葡資公司合組的澳門彩票有限公司成立。
[/*:m] - 1988年10月葉漢將「東方公主號」賭船開進公海開賭。
[/*:m] - 1997年5月7日人稱「一代賭聖」的葉漢歸天,享年92歲。7月23日,何鴻燊代表娛樂公司和賽馬會與澳府簽署兩項新約,賭場和賽馬的專營權延續到2001年12月31日。
[/*:m] - 1998年1~2月何鴻燊購置賭船「集美號」、「澳瑪號」,經營公海賭博。
[/*:m] - 1999年3月有關人士批評娛樂公司壟斷賭權及其經營方式,提出澳門政府應收回娛樂公司賭權。
[/*:m] - 2000年2月澳門特區政府提出澳門賭權「一開三」構想:娛樂公司續辦澳門本土專營賭場,仔和路環的專營賭場將公開招標競投。
[/*:m] - 2001年12月31日娛樂公司獨霸澳門賭場的格局即將成為歷史。
[/*:m][/list:u]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02/06/content_366941.htm
- 1847年澳葡當局宣佈澳門賭博合法化。
- January 17, 2005 at 11:35 am #117734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第一次:1930年 掌門人:盧九父子 范潔明 霍芝庭
(2002年02月06日 16:34 大洋論壇)
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導,為了增加政府的「庫房」收入,扭轉賭場雜亂無章、分散經營的局面,1930年澳葡當局採取了實行公開招標,以暗標競投的方式和價高者得的原則,批出賭場專利權,並由以盧九家族成員和范潔明、霍芝庭等為主要股東的豪興公司奪得賭場專利權,這是澳門歷史上賭權的第一次轉變。
豪興公司奪標後馬上進行改革,打進了澳門最豪華的澳門中央酒店,在六樓接待賭客,二樓聚納零散小賭。為吸引賭徒,別出心裁地在賭場內修建了戲台,請粵劇名伶登台演出,還挖空心思增加番攤、骰寶、牌九等新鮮的賭博花樣;又作出優待賭徒的規定:賭客入場不需買票,免費享受水果、香煙、食物招待。
盧九發現賭徒坐船到澳門後,往往被渡船顛簸得頭暈目眩,嘔吐不止,敗壞賭興。他認為是渡船太小所致,便於1933年購買了一艘奧地利驅逐艦,將其改為客輪,不僅把航程由4小時縮短為2小時30分,而且航行平穩。
豪興公司這些措施果然有效,來自香港的賭客大增。但是後來其內部衝突也不斷出現,後台老板霍芝庭與盧九等意見不合,霍芝庭退出該公司並與其分庭抗禮,使盧九實力大減。
(編輯:肖山)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02/06/content_366978.htm
1912年5月,孫中山在春草堂與鏡湖醫院值理合照(右一為盧九長子盧廉若) - January 17, 2005 at 11:40 am #11773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第二次:1937年 掌門人:傅老榕 高可寧
(2002年02月06日 16:34 大洋論壇)
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導,1937年,澳門開始了第二次的博彩專營權競投,結果是由享譽港澳的富商高可寧、傅老榕合組的泰興娛樂總公司奪得賭場專營權,取替了原來的豪興公司。這是澳門歷史上賭權的第二次轉變。此次轉變,既完善了博彩專營權制度,規定只開設3家專營賭場,也增加了當局「庫房」的收入,使賭稅比原來增加了近3倍,又由於該公司重視配套設施,進一步增強了澳門娛樂博彩業的吸引力。
從1937年至1961年,泰興娛樂總公司握有澳門賭場專營權,獨佔鰲頭長達24年。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02/06/content_366980.htm
- January 17, 2005 at 11:43 am #11773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第三次:1961年 掌門人:何鴻燊 葉漢 葉德利
(2002年02月06日 16:35 大洋論壇)
大洋網訊 信息時報報導,1961年7月8日,澳葡政府發佈公開招商承授專營賭博的公告。
公告明列泰興娛樂總公司承辦的澳門博彩業的專營合約,將於當年12月對日期滿。公告取消現賭場牌照持有人的專營優先權;招標將奉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投標底價300萬元;招標承投方式採取暗標競投,價高者得;定標之後將公開各競投人的投標書及承標數額。
1961年10月,以何鴻燊、葉德利、葉漢合組的財團以承諾年餉316.7萬澳門元為條件,投得了澳門賭場專營權,這是澳門歷史上賭權的第三次轉變。也是影響更為深遠、涉及層面更為廣泛的一次賭權轉變。第三次賭權轉變後,澳門的博彩旅遊業得到較全面發展,博彩業及與之相輔相成的旅遊業在澳門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地位得以確立,博彩業也進入了較全面地受到法律監管的階段。澳門博彩專營制度自此進入成熟和全盛時期。
1962年3月,由何鴻燊代表該財團在葡萄牙里斯本與澳葡當局代表──澳督羅必信正式簽署了《承辦澳門賭博娛樂專營合約》。同年5月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開張初時,手法全新,融中西博彩於一爐,成一時翹楚。此後該公司一直掌有澳門賭場的專營權近40年。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2-02/06/content_366984.htm
葉漢 - January 18, 2005 at 10:57 am #117758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澳門第一家族──“澳門王”何賢
何賢(1908─1983),廣東番禺縣人,澳門首任特區行政首長何厚鏵之父。自50年代起,一直是中、葡、澳門三地公認的澳門華人領袖與代表。
文\\芮立平
一、 熱心的“華人代表”
疏爽好交遊的性格,使何賢社會地位日益提升。因為與澳門經濟局長羅保的關係,他得以與不少澳葡官員結交。後來,到任的每一位澳葡總督,都很快的成為何賢的朋友。澳葡當局要把澳門管治好,一定依靠當地華人,特別是像何賢這樣的社會賢達。何賢總是樂於幫人解憂,澳門居民也十分敬重何賢。何賢在澳門有頭有面,有權有勢,且處事公正持平,大家有事都找他幫忙解決,何賢在澳門成了人人敬重的“賢哥”,還有人稱他為“影子總督”,更有人稱他為“澳門王”。何賢為人誠實、辦事認真、仗義疏財、樂於助人。有求於他的,他來者不拒,他樂當“魯仲連”,善於排難解紛,關心社會。所以,他一出頭,許多事情都解決了。
由於葡萄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立”,入侵廣東、香港的日軍佔領澳門,但在廣東沿海和香港被日軍佔領的形勢下,澳門已成為“孤島”。這就是澳門歷史上所謂的“風潮”時期。這一時期的澳門在當時的國際舞台上扮演了一極為特殊的角色。何賢憑著他本人的魅力與交際手段,於風潮時期日漸崛起,通過兩起與日寇周旋的事件,成為眾望所歸的“華人代表”。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日軍駐澳特務機關發生內訌。海軍系統的特務把陸軍系統的一個小特務打死在荷蘭園。日本陸軍特務機關指責澳葡當局保護不周,將澳門封鎖起來。澳門因得不到供給而物價暴升,居民紛紛搶購糧食,一時非常恐慌,澳門政府派代表與駐守在關閘外面的日軍交涉,但被日軍拒絕。何賢遂與高可寧、傅德蔭等富商,以澳門“華人代表”的身份前往關閘與日軍代表斡旋。日軍本來就沒有獲得上級授權封鎖澳門,此時正好藉機下台,遂推出日軍駐澳機關特務頭子黃公傑為代表與何賢談判,雙方達成協議,日軍解除了對澳門的封鎖。不久,澳門葡警又與日軍駐澳特務機關代表發生對峙事件。原來黃公傑在澳門十月初五街東亞酒店長期包了一個房間作辦公室,平日則糾集了一批打手向澳門居民敲詐勒索,無惡不作,連葡警都不放在眼裡。結果黃公傑的打手為爭先坐三輪車,毆打了澳門葡警,引起澳門警察的公憤,立即派員包圍了東亞酒店,黃公傑則調派了數十名特務在酒店內持械拒守,準備與葡警火拼,雙方對峙起來。澳門當時權傾一時的經濟局長羅保見勢不妙,想出面解決此事。但黃公傑以他是葡國人,不準進入東亞酒店。最後葡方沒有辦法,只好找何賢出面。何賢趕到東亞酒店後,馬上被允許進入酒店展開調解工作,進進出出,向雙方表明利害,平息了一場風波。經過上述兩場風波後,何賢便聲名遠揚,不但日軍視他為“華人代表”,澳門政府與一般市民也都把他當作真的“華人代表”了。
抗戰勝利後,廣東人民要求收回澳門的呼聲日高。1945年10月,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下令進行收回澳門的活動,並於11月派軍隊封鎖澳門。受此衝擊,澳門各行各業都很蕭條。何賢一方面為了穩定澳門經濟,一方面為了工人就業,在明知經營旅業會蝕本的情況下,出資收購了新亞、澳門、國際三家酒店,獨自經營。
1949年,國民黨一些殘兵敗將逃到澳門,在澳門打家劫舍、殺人放火,擾亂了澳門正常的社會秩序。當時在澳門市面,有許多武器流通,何賢決定以高價收購這些槍械,以免被不法之徒用於破壞社會治安,並將之全部捐給澳門警方,加強保安力量。
澳門地方雖小,但較複雜,私人恩怨較多,經常發生衝突。每當此時,都找到何賢做和事佬。40、50年代,香港有兩個知名教頭,一個叫陳克進,一個叫吳公儀,受人挑撥,要進行公開比武。可是香港禁例又不準舉行,便相約到澳門。何賢擔心兩敗俱傷,設法化解了兩派門人的廝殺。1946年,“泰興娛樂公司”老板傅老榕被人綁架,危在旦夕,其後人求助於何賢。經過多次討價還價,傅終被釋放。傅老榕每提起此事,對何賢的膽識讚嘆不已。1961年,何鴻 、霍英東、葉德利、葉漢聯合競奪澳門賭場經營權,與原業主傅老榕、高可寧兩家族矛盾激化,何賢又被請為“調解人”,雙方最終化干戈為玉帛。諸如此類事數不勝數。何賢除了為澳門群眾排憂解難外,1949年後,又多次化解澳門政治危機,澳門同胞更盛讚何賢為“真正的華人代表”了。
何賢還熱心慈善事業。除維持鏡湖醫院的慈善活動外,還多次向“同善堂”捐助,公供施粥贈藥之需。1947年,兩廣地區發生嚴重火災,在副理事長何賢的主持下,澳門總商會帶動全澳同胞通過多種形式為內地災民籌募賑款。在他的帶動下,葡萄牙人也大力相助,代理澳門總督還首先捐助3萬元。1948年,何賢把南灣花園的八角亭買下並修繕一新,捐送給中華總商會附設的閱書報室,並購置了一些圖書。50年來,此處成為澳門規模較大的公眾閱書報室。後來,何賢還把盧九花園買來送給政府,作為澳門居民遊覽的好地方。故鄉番禺縣也是讓何賢魂牽夢縈的地方,他經常回鄉祭祖,並了解鄉親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哪些幫助,並鼎力相助。1955年1月,青州木屋區大火,2000多人無家可歸,澳門各界成立了“救濟青州火災災民籌募委員會”,何賢任會長。他帶頭捐了55間鐵皮屋。
何賢對澳門的工、青、婦等群眾團體開展活動也給予有力支持。澳門左派工會的福利,很多是何賢出面解決的。他買下一些房子給工會、婦女會及中華教育會使用或做基金。有的工人遇到具體困難時,何賢也出面解決。他屬下的三間酒店的子弟讀書,都有獎學金,過年、過節都有錢、有物贈送。何賢還是一個體育迷,歷任各團體會長或名譽會長。在50年代,凡有了體育運動舉行,無論獎品及經費,多有何賢捐資。
在文藝界,何賢為人解憂,慷慨資助,有口皆碑。何賢在粵劇界很受人們尊敬。何賢喜歡粵曲,閑時還會哼幾句。香港淪陷以後,不少藝人輾轉來到澳門,生活無著。在這困難時刻,何賢先後買下了一間平安戲院和一間國華戲院,自己與班主,組織粵劇團──“新聲劇團”。著名藝員任劍輝、馬師曾、白玉堂和紅線女等人都先後得到何賢大力資助。對一些後輩的藝人,如麥炳榮、鳳凰女、潭倩、林家聲、吳君麗等也都給予支持和關心。已故著名電影小生十三哥張瑛,他開創的香港“華僑電影公司”,也是何賢投資支持的。何賢還支持讚助《澳門日報》。1958年8月,在以何賢為首的愛國人士的努力下,《澳門日報》正式出版。《澳門日報》是以“來自澳門同胞,屬於澳門同胞,為了澳門同胞”為宗旨的報紙,堅持愛國主義旗幟,致力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宣傳改革開放,成為澳門各界人士的喉舌和澳門重要的文化陣地。
何賢還一貫熱心教育事業。何賢從自己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文化水平低的不便,認識到教育對於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因此,只讀過幾年私塾的何賢,卻是一些中小學及夜校、義學的董事長或創辦人。何賢長期捐助這些學校。1981年,何賢還提議創立東亞大學(現澳門大學),成為澳門的首所大學。
何賢愛國愛鄉,積極支持家鄉的建設,也是有口皆碑的。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起義,在何賢的積極協助下全部器材得以運抵廣州。50年代,美國對我國實施禁運,何賢打破禁運封鎖,千方百計為祖國運進不少物資。在廣州,他和港澳知名人士一起大力支持暨南大學復辦。他積極支持廣珠公路建設,促進廣州和珠江三角洲交通建設的發展。他還為番禺、佛山、南海、順德、中山、珠海等地的四化建設不辭勞苦,積極獻計獻策,捐款,積極做好穿針引線工作。何賢不但關心家鄉建設,還關心祖國的體育事業,如1956年,我國為了迎接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全國體育選拔賽事時,何賢積極支持,組織了籃球隊、遊泳隊,一切費用由何賢讚助。
二、 中方代言人
何賢不僅在社會上吃得開,還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獲得毛澤東及周恩來的接見。這和他多次化解澳門的政治危機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澳門才結束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風潮時期,回復正常的生活,不再成為東亞的孤島。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不久,國民黨派出屈仁則到澳門建立澳門支部並出任部長。不久之後,國民黨港澳工作委員會自香港調派黃今駒接任,再由李炳石繼任,澳門支部的地位便每況癒下了。因為,後來的兩人不但心胸欠闊,還在澳門右派內部畫小圈圈,搞派系,打擊異己,令不少右派人士開始離心離德。當時澳門支部有三位常務委員,除部長外,另外兩個常委是當時的中華總商會會長劉伯盈、與聲名逐漸上升的“華人代表”何賢(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在“槍打出頭鳥”的情況下,何賢在被逐步排擠的情況下,通過鏡湖醫院值理的關系,與另一個值理即中共駐澳最高領導人柯麟搭上線路,於1952年秘密投向中共,成為中共在澳門的最高發言人。由於何賢對國民黨在澳門的人脈掌握得一清二楚,本人又具親和力,國民黨澳門支部便“大將一去、土崩瓦解”,不少原親右派人士紛紛隨何賢投向左派,令國民黨一時元氣大傷。中共在澳門的影響力,也首次幾乎超越了國民黨。自此之後,何賢便成為國民黨在澳門最大的敵人,是國民黨特務不時想暗殺的對象。何賢生前曾數次遇刺而大難不死。
194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澳葡當局採取了一種左右逢源、兩不偏袒的局外中立的路線。自1949年底到1967年1月,中共與國民黨在澳門都各設有官方或半官方機構。中共以廣東省委設立的“南光貿易公司”(今稱南光集團)為最高領導單位,國民黨則在澳門設立中華民國外交特派員公署(後改稱專員公署),並以位於南灣街的國民黨澳門支部為最高領導單位,各自領導親共或親台的群眾組織,在澳門內部進行各種形式的鬥爭。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葡方在新建起的西洋式關閘北方約十丈處,偷偷地設立了一個崗亭,企圖將邊界再向北移。1952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建國三年了,澳葡當局仍然沒有將崗亭撤回關閘以南。7月25日,駐守崗亭的葡國黑人士兵,與駐守粵澳邊界的我方邊防軍士兵發生了武裝衝突。最先是澳門黑人士兵向邊防軍開槍射擊,邊防軍還以顏色,交火之後雙方便互相召集援兵,越打越激烈,足足打了兩天之久,各有死傷。中方除了向澳葡政府發出通知,稱葡方不但闖入中國地界,還首先開火,葡方要負全部責任外,又於8月2日宣布封閉關閘通道,令依賴中山縣提供蔬菜水果糧食供應的澳門,一時便斷絕了生活資料來源。澳葡當局在此強大壓力下,很快便告不支,只好通過何賢等華人領袖與中方溝通。經過20天的僵持與溝通,葡方接受談判建議,於8月23日下午5時45分,在澳門華人代表何賢、馬萬祺陪同下,由澳門經濟局長羅保帶著澳門的“道歉書”,通過關閘到前山與中方談判。在何賢與馬萬祺的斡旋下,中葡雙方經過十五輪談判,除了沒登報公開道歉外,其他兩項葡方全部同意,除將崗哨移回關閘南面外,還答應賠償中方人民幣四萬四千三百七十三點三元。這就是著名的“關閘事件”。在此次武裝沖突事件中,由於我方與葡國沒有邦交,邊防軍也不承認葡方官員的身份,葡方只有通過澳門“華人代表”何賢與中方溝通。何賢在此事件中,穿梭於關閘兩方之間,有時一天竟三上三落。最後中葡雙方獲得妥協,何賢的聲望遂更高漲,甚至被一般華人市民尊稱為“華人澳督”。
由於部分葡萄牙人認為澳門於1555年正式開埠,而1955年正逢四百周年,葡人遂在忽視中國人感情的情況下,於當年3月開始籌備在該年年底在澳門舉行大規模慶祝活動,但是此舉遭到中國人民的抗議。中方不但在澳門親共報紙上批評澳葡當局,也趁著即將卸任的香港總督葛量洪以私人性質身份於10月到北京訪問時,表達了中方對澳門四百年紀念這種殖民色彩濃厚的玩意的不滿。當澳葡當局了解到中共高層的意向後,很明智地以經濟困難、花費大量金錢搞慶典不太好的理由,將整個典禮程序取消,這次開埠四百周年事件遂告結束。事後,港督葛量洪稱讚澳葡當局說:雖然葡萄牙與北京沒有外交關係,但我常常認為澳門政府或者政府中某些人士和中國當局建立的聯絡方式或者非正式的接觸管道要比我們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澳門政府最高決策機構政務委員會中除澳督及四名官守議員外,四名非官守議員中,唯一由澳督委任的華人議員(俗稱華人代表)一向由中共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何賢出任,以作為與中共當局溝通的橋樑。
在他親自經歷的大事中,他記憶最深的是發生在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事情的起因是澳門 仔居民自籌經費修建工人街坊學校解決子女入學問題,卻被澳門當局認為是非法建築,並派出葡警拆除。11月15日,前來拆牆的葡警與工人發生衝突,他們打傷了一批工人,並拘捕了6名工會代表。在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中,澳葡政府變本加厲,打傷抗議的群眾,並逮捕了現場採訪的記者,局面益發不可收拾。何賢這一次自然也沒有閒著。11月22日,他主持召開澳門各界同胞代表大會,痛斥澳門當局的種種罪行。11月28日,他更與工商界的巨頭們到澳督府請願。12月3日,澳門當局竟指使軍警向在澳督府門前示威的中國師生和民眾開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一二.三”慘案,有8人死亡,212人受傷,62人被捕。當時何賢正在大豐銀行開會,一聽到消息,立即宣布停會,趕赴醫院看望受傷的師生。第二天他又發表講話,警告澳葡當局:中國人是不可辱的。澳葡當局必須對此事負全部責任!次年1月28日,澳葡政府終於“投降”。1月29日上午,澳督嘉樂庇親自前往澳門中華總商會,在何賢等13人面前簽署了對澳門人的認罪書。
1975年1月6日,葡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宣佈與台灣當局中止外交關係,遂使“歸還澳門”的謠言一發不可收拾。可是我方並未在同時相對承認葡國革命政府的合法性,反而透過中共駐澳最高發言人何賢迂回地透露:北京已婉拒了葡國欲歸還澳門予中國的好意,大家應稍安勿躁……。一些港澳觀察家認為,此舉是為了怕澳門的不安定引起香港經濟的崩潰。不過還有兩個可能:(1)葡國革命政府此時仍由親蘇左派控制,立場相左,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與葡國建交並非什麼急務。(2)一般來說,我方的立場是,某國必然要先接受一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原則,才會與該國建交,並非交還澳門就了事。
何賢深深熱愛祖國。從40年代到去世,在澳門與大陸關係上一直起著紐帶的作用。他去世後,這一角色由另一華人領袖馬萬祺充當。
三、後繼有人
1983年12月6日,何賢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5歲。12月9日,何賢遺體在香港公祭儀式結束後運往澳門,在澳門新口岸碼頭和廣場上,有近萬人聚集向歸來的何賢致哀,澳葡總督高斯達親到碼頭迎接。當局為何賢舉行的祭奠儀式規格極高:各政府機構下半旗3天;各政府機構停業工作1天,以便各公務員能夠參加儀式向何賢致悼。王光英、馬萬祺、柯正平、湯秉達、鄭鞏、薛壽生、何善衡等知名人士一起為何賢扶柩。中央領導人葉劍英、李先念、彭真等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發來致電,慰問親屬,高度讚揚何賢先生的愛國精神和作出的貢獻。他逝世後,澳門人在新口岸區興建了一個佔地12600平方米的何賢公園,以作紀念。
何賢一生最佩服周恩來。何賢經常在人前提起周恩來,“古今中外,這麼多國家領導人,這麼以國家為重,完全不意氣用事,不管大小事,絕無半點私心,我看就只有他一個。”
何賢家族在澳門叱風雲幾十年,堪稱澳門“第一家族”。何賢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先後娶過5位太太,即郭綺文、譚佩貞、胡燕嬌、莫慧珍、陳瓊,她們相互之間親如姐妹。何賢生有六兒七女。何賢逝世後,其家族代表人物是五子何厚鏵,為陳瓊女士所生。何厚鏵出生於1955年,曾留學加拿大,獲商學士。他為人謙厚,而年青有為,在澳門威信較高。何厚鏵還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何賢逝世前,他只是一位會計師持牌人。在他父親逝世後,他沿著大豐銀行常務董事,總經理,銀業公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立法會副主席及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階一路上升,成為澳門舉足輕重的人物,並於1999年5月當選為第一任澳門特首。
《大地 》(200002) 第98期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