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13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8 years, 3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June 24, 2005 at 10:33 am #128204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港大醫學院校友不滿冠名
6月 19日 星期日 16:55 更新港大醫學院大約五十名校友在港大醫學院門外靜坐,要求校方撤回將醫學院冠名為李嘉誠醫學院。
集會發起人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醫學院以商人的名字冠名,會影響公信力,以及浪費公眾在過去百多年來支持醫學院成長的心血。他又建議為港大發起全球捐款行動,希望港大收回冠名的決定。
靜坐人士穿著醫生袍,手持橫額及寫上「愛港大名不改」的紙牌,他們指港大醫學院是師生多年努力的成果,校方不應向錢看。
港大校務委員會於5月18日決定將港大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答謝李嘉誠基金會10億元捐獻,事件引起廣泛爭論。
- June 24, 2005 at 10:34 am #79679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港大醫學院不會撤回冠名
6月 19日 星期日 18:45 更新港大醫學院數十名校友舉行靜坐,要求校方撤回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但校方重申不會撤回決定。
集會發起人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醫學院以商人的名字冠名,會影響公信力,以及浪費公眾在過去百多年來支持醫學院成長的心血。他又建議為港大發起全球捐款行動,希望港大收回冠名的決定。
港大副校長李焯芬接請願信時說,今次冠名有嚴謹程序,符合學校法規,亦不損學術自由,校方不會改變決定。
李焯芬又以「飲宴做人情」比喻今次冠名事件,他表示,冠名並非刷鞋,而是禮尚往來,但在場約五十名校友不滿,報以噓聲。
靜坐人士穿著醫生袍,手持橫額及寫上「愛港大名不改」的紙牌,他們指港大醫學院是師生多年努力的成果,校方不應向錢看。
港大校務委員會於五月十八日決定將港大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答謝李嘉誠基金會十億元捐獻,事件引起廣泛爭論。
- June 24, 2005 at 10:37 am #118571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港大醫學院冠名 校委決定
6月 20日 星期一 03:00 更新【東方日報專訊】港大醫學院近期的冠名風波,李嘉誠基金發言人指出冠名的建議是港大校務委員會的一致決定,李嘉誠對此很感動。發言人稱,以李嘉誠今日在國際上的地位,亦毋須藉大學冠名提升個人地位。發言人又稱,李嘉誠未有考慮拒絕港大的冠名建議,因為怕令人誤會他看不起港大。
近五十名港大醫學院校友和幾名市民不滿醫學院冠名的做法,昨日在港大醫學院大樓外,穿上白袍靜坐,並向港大校長徐立之遞交請願信,由副校長李焯芬接收。靜坐的醫學院校友要求李公開交代學院命名機制和準則。
國際學術界已有慣例
李焯芬強調,校務委員會已充分諮詢校內師生,經過深思熟慮才作出冠名決定,校方以誠信為本,不會推翻冠名做法。他指出,國際學術界有慣例或常規,接受捐款後以冠名感謝捐款人,通常獲得一億美元(約七億八千萬港元)或以上捐款,會以學院冠名以表謝意,哈佛、牛津等歐美頂尖學府亦如此,是禮尚往來、投桃報李的大學捐贈文化。
- June 24, 2005 at 10:43 am #118572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李嘉誠助港躋身世界醫學網 再捐款美加頂級學府設「條件」
6月 20日 星期一 05:05 更新【明報專訊】約70名香港大學校友及家屬昨日到醫學院門外靜坐,反對醫學院以富商李嘉誠的名字冠名,但李嘉誠捐獻教育事業的熱情並未因此而冷卻,本報獲悉,李嘉誠基金會今日將公布捐贈4000萬美元(約3.12億港元)給擁有19名諾貝爾獎得主的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稍後並會再捐贈一筆巨款給加拿大一所著名大學的醫學院,以期在美國、加拿大、英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構建一個世界頂級的多層次生物醫療研究網絡,發揮「槓桿」效應,讓香港的科研人員透過這個網絡躋身世界最尖端的生物醫療研究,因為基金會的捐贈條件之一是希望讓具資格的香港科研人員參與有關研究。為了解決莘莘學子的盤川問題,李嘉誠並正考慮籌組一個新的獎學金。
李嘉誠基金會早前捐款10億元給港大,主要用作醫學研究,港大並決定把醫學院改名為李嘉誠醫學院,卻惹來爭議。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上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首次詳細解釋基金會接連捐款給全球著名醫學院的部署及對香港的意義。
3億捐柏克萊大學 1.6億捐加國大學
她指出,基金會早前捐10億元給港大,以及6000萬元給中大醫學院,只是基金會捐贈全球著名大學,協助它們進行生物醫療研究的其中兩個環節。基金會今日將公布捐贈4000萬美元(約3.12億港元)給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設立「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研究中心」,專注癌症生物學、傳染病學、基因調控和幹細胞及神經退化性疾病學等四大領域的研究,中心將會擁有4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她透露,基金會稍後會再捐出約2500萬加元(約1.6億港元)給加拿大一所著名大學的醫學院,該醫學院專長於把醫學研究應用到臨
- June 24, 2005 at 10:45 am #118573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學府各有所長 一條龍研究
6月 20日 星期一 05:05 更新【明報專訊】李嘉誠(相關新聞 – 網站)相繼捐獻巨款的海內外數間著名學府,在生物醫療科學研究方面均各有所長,領先世界,如今透過捐款把它們拉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包括有細胞基礎研究、癌病研究、專攻臨
- June 24, 2005 at 10:50 am #118574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李嘉誠只盼科學助人
6月 21日 星期二 03:00 更新【東方日報專訊】李嘉誠基金會向學術地位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捐出四千萬美元成立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是該校歷來最巨額的國際捐款,柏克萊大學校長包信樂(Robert J. Birgeneau)前日來港後曾與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會面,昨日則會晤李嘉誠。基金會發言人指連同柏克萊及即將捐出二千五百萬加元給加拿大一間著名大學,李嘉誠基金會○二年至今,已先後捐出逾十八億七千萬港元,在全球六個地區建立醫學研究網絡,當中以港大醫學院的十億元捐款最巨額。
全球精英同一平台合作
柏克萊在最新一期《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時代高等教育特輯)全球最佳五十所大學中,排名第二,該校先後培養出十九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助理副校長蕭澤麗昨在港表示,李嘉誠希望在全球建立醫學研究網絡,她相信以柏克萊過去科研上的成就,能成為其他受惠於基金會的大學如劍橋大學的研究夥伴。
校長包信樂亦指大學過去一直與本港及內地大學有聯繫,期望今次獲得該筆捐款後,與中港兩地的大學在同一平台上有更多合作的機會,讓更多具資格的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研究。
柏克萊大學新建的健康科學研究中心大樓造價一億六千萬美元,預計○七年動工,○九年落成,中心內設腦造影中心、科學家可在中心內研究癌症、老人癡呆症等腦部疾病、愛滋病和登革熱等傳染病,以及幹細胞生物學。初步構思李嘉誠基金會的四千萬美元捐款,會分十年批出,細節仍待基金會及大學商討。
港捐獻文化須更多體驗
蕭澤麗指出,加州去年透過公投通過進行幹細胞研究,並通過由州政府發行卅億美元債券成立研究基金,資助幹細胞研究,該校今次獲得四千萬美元的捐款,日後申請有關研究基金時會獲得更高勝算。
柏克萊大學為答謝李嘉誠,決定將研究中心冠名為「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研究中心」。包信樂多次強調,將中心或學院冠名以答謝捐獻,在全世界的著名大學屬普遍的現象,他認為這是文化和
- June 24, 2005 at 11:00 am #11857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李嘉誠致函港大全文
6月 21日 星期二 05:05 更新【明報專訊】徐立之校長及港大各位朋友:
感謝您們來訊關心和鼓勵,近日來海內外連綿不斷的支持也為我帶來莫大的欣慰。與您們一樣,我認為不需再為冠名之事磋磨。我非常欽佩徐校長您的寬容,對一些人加諸您的責難,我是感逾身受,然而,人之擇善堅持,在輕率頑誤的社會中卻更顯罕貴。您們不用擔心某些帶侮辱性的嘲弄會給我帶來困擾,替我不值。最重要的是今天我還是能很高興地告訴您們,我是一個快樂的人,作為一個人,一個市民及一個企業家,我盡了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不知我者,也許會誤認接受冠名是一種虛榮的表現﹔我確曾撫心自問,既然在過去三十年間,80%以上的捐贈項目我都沒有選擇冠名,為何唯獨在這對我並無特別益處、現在又令我不是滋味的一事中,我仍不改變初衷﹖我內心的答案是明顯不過,香港是我家,既然這是一件合乎香港利益的事情,而港大醫學院的使命和追求卓越的理念與我相符,這是我貫徹此承諾的正確選擇。而「在高壓高姿態的情
- June 24, 2005 at 11:01 am #118576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李嘉誠﹕棄冠名損港大聲譽 函港大挺徐立之 反擊冠名爭議
6月 21日 星期二 05:05 更新【明報專訊】捐贈港大10億元的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相關新聞 – 網站)昨日表明,不會因部分港大校友反對而放棄港大醫學院給與他的冠名。他致函港大校長徐立之指出﹕「在高壓高姿態的情
- June 24, 2005 at 11:04 am #118577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柏克萊校長包信樂 籲港人認識冠名文化
6月 21日 星期二 05:05 更新【明報專訊】國際頂尖學府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李嘉誠基金會捐款4000萬美元(約3.12億港元),校長包信樂(Robert J. Birgeneau)昨日專誠來港答謝李嘉誠,並為近日備受冠名風波困擾的港大醫學院解圍,指出冠名文化乃全球普遍現象,力挺港大校長徐立之做法正確,並寄語港人應努力認識海外學府的冠名文化。
包信樂表示,是次捐款為該校歷來收到的最巨額國際捐獻,將用作興建一座研究中心,主力研究癌症、傳染病學、幹細胞生物學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中心及研究計劃都會以李嘉誠命名。至於捐款背景及過程,副校長麥紀德(Donald A. McQuade)表示,<font color=\”#dc143c\”>雙方花上近一年半時間討論,就發展醫學科研交換意見,「當中有談及會將研究中心及研究計劃以李嘉誠命名,但這絕對是他(李嘉誠)最不感興趣的部分」</font>。
對於港大冠名風波,包信樂表示,「冠名是非常普遍的全球現象」,又指出,院校不能完全依賴政府撥款,必須透過私人捐獻推動發展,寄語港人多認識海外學府的冠名文化。
信徐立之堅守港大學術自由
部分港大校友擔心港大冠名決定,可能影響醫學院的學術自主,包信樂說,自己跟徐立之份屬好友,兩人早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共事多年,「他(徐立之)最重視學術自由,我相信他一定會繼續堅守港大的學術自由﹗」
反對冠名發起人、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郭家麒批評,包信樂不尊重本港文化,「美國社會最重視金錢,但不能將這套價值觀加諸香港社會﹗」
- June 24, 2005 at 11:06 am #118578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捐錢也講求策略效益 既可揚名還惠澤後人
6月 21日 星期二 05:05 更新【明報專訊】富商李嘉誠捐贈10億元予香港大學,主要用作發展醫學研究。原來此舉藏有「後
- June 24, 2005 at 11:11 am #118579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珍惜捐款 珍惜人才
6月 21日 星期二 03:30 更新(綜合報道)
繼捐款十億元予香港大學後,富商李嘉誠再捐超過三億港元予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進行醫學研究,希望促成一條高水平的跨國醫學研究鏈。本港大學能夠躋身這條研究鏈,研究工作就能如虎添翼。隨
- June 24, 2005 at 11:13 am #118580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蔡淑梅﹕錢買來的不過是「虛名」
6月 24日 星期五 05:05 更新【明報專訊】作者為香港大學醫學院1983年畢業生
商人李嘉誠捐了10億大元給香港大學,獲回贈一個「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命名權,如此美妙的交易,怎不令人豔羨呢﹖我想,一眾「好名」之超級富豪,莫不恨得口水流了吧﹗本來是一個雙贏的項目,卻變成今天三輸的局面,真是不忍卒睹﹗是始料不及,抑或是財迷心竅,眼中只看到金錢利益,而沒有其他呢﹖
「名可名,非常名。」世間可名之「名」,皆是「虛名」,何必太過執著呢﹖可能徐立之校長早已看透名字之虛,他明白到在現今以金錢掛帥的社會,只有掛上一個價錢牌的名字,才是真有「價值」的﹗如此一筆可觀的金額,當然配得上「香港大學醫學院」這個百年老牌了吧﹗一個名字如果能夠賣錢,身價自然提升了不少,怎麼你們一班不知好歹的醫科舊生,如此不敬,提出反對呢﹖李先生機關算盡,投資買名的經驗最為豐富,卻忽略了「名」亦有虛實之分。用錢可以買回來的不過是「虛名」,要別人真心誠服的,才是「實名」。把自己的名字套在別人的頭上,如果得不到大眾的認同,這頂高帽,你會戴得安穩嗎﹖
醫學院不過是虛名 由它去吧
郭家麒醫生今次發起「反對醫學院易名」之行動,真是勇氣可嘉。李嘉誠先生在香港的影響力,比起香港特首有過之而無不及,有誰夠膽向他挑戰呢﹖說到底,醫學院並非任何人的資產,「香港大學醫學院」這名字更加不是神聖不可侵犯,醫生們又何需執著呢﹖反對聲音已經發出,郭醫生已經盡了他的責任和努力,我們應該感激他才是。若果期望扭轉局面,要求李先生主動放棄,無疑叫他把已經入口的肥肉吐出來,不是太天真了嗎﹖
今次能夠把問題帶出來,讓大眾有機會討論一下「名的價值」、「歷史的價值」,還有「金錢的價值」,從而再看清楚香港人的「拜金主義」,究竟去到什麼地步,不失也是一件好事吧﹗同學們,不必太傷心,也毋須太悲憤,「醫學院」也不過是一個虛名,由它去吧﹗追悼會也可以免了,「醫學院」已經變成一件商品,沒有了靈魂,悲痛也是徒然的﹗
- June 24, 2005 at 11:15 am #118581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明報 2005年 6 月 24日
- June 25, 2005 at 7:21 am #11858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陳君﹕為反李嘉誠 堆砌口號
6月 24日 星期五 05:05 更新【明報專訊】作者為香港大學舊生
我是接受甚至支持冠名的。你可以說我是向現實妥協,但在看不起我以先,我想問的,是現在究竟大家在反的是什麼﹖是反對接受捐款,反對命名買賣,還是反的是李嘉誠(相關新聞 – 網站)﹖
我實在弄不明白,或許過去我有所不知,原來大家一直反對,甚或強烈反對大學各幢大樓、研究院的命名。但是,假若原來大家對於各次命名,包括徐展堂、何鴻燊(相關新聞 – 網站),甚至任白,也沒有強烈反應的話,對於今次李嘉誠的命名批評,大家為何能夠提出理直氣壯的論調﹖
老實說,反對接受捐款,如何處理大學的財政來源,是現實的問題,只求政府加稅是否就可達到目的﹖社會上各福利環節目前也是杯水車薪,是否加稅後教育經費就會源源不絕﹖
或許你會說向民眾籌款,如無國界、如綠色和平。如此,我還可接受背後的道德觀。但是,我個人實在以為同樣地,並不現實。
若果反的是命名買賣,但又願意接受捐款,那請問我們如何爭取捐款呢﹖請問我們是否應一併要求大學取消過去所有命名,包括太古堂、李國賢堂,同時要求以後不可再犯,這樣我們的立場才一致呢﹖
一併取消過去所有命名﹖
如果純說一個學院不同一幢建築物,這說法的根據是什麼﹖接受舍堂命名──李國賢堂、太古堂、利銘澤堂、何東堂等等的理據又是什麼﹖
最後,這是我對於今次事件的強烈感覺。大家現在反的,不是什麼捍衛清譽、保護學術自由等美麗的口號,而是骨子裏,大家情感上反對李嘉誠。若此,我認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是大家實實在在的感受,但是,大家可能心底裏都知道這太意氣用事了,並不是成熟的表現,更難以獲大眾認同(有誰願意說自己並不理智),所以,堆砌出一大堆口號式的立場……
作為一個港大學生、一個港大舊生,我們可以輕鬆的說反對命名。但是無論如何,經過今次事件,日後港大實在難以有人願意作出顯著的捐款,無論是不是一個沽名釣譽的人,有誰願意捐出金錢後不但不獲歌頌,反被批鬥﹖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