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opic has 0 replies, 1 voice, and was last updated 18 years, 5 months ago by 誠惶誠恐.
- AuthorPosts
- May 3, 2005 at 2:14 pm #79585
誠惶誠恐
Participant<font color=”#dc143c”>孤獨的漫步者──盧梭</font>
2005.01.24
◎劉陽一七七六年深秋的一天,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巴黎郊外的一條鄉間小道上踽踽而行。他就是當時蜚聲法國的思想家、文學家--盧梭。眼下,葡萄收穫季節剛過,路邊的樹木已經落葉,四周幾乎沒有一個人影。盧梭望著這一派淒涼景象,想到自己清白無辜,卻遭坎坷不幸的一生,不禁喟然長嘆:「我在世上究竟做了些什麼?」
成長環境
其實,盧梭所做過的、所想過的,不論善和惡,他都同樣坦率地寫了出來,這就是他那部自傳-《懺悔錄》,和這次漫步以後寫的自傳續編│《遐思錄》。盧梭是一個日內瓦鐘錶匠的兒子,祖籍法國。他的父親思想進步、感情豐富。母親多才多藝,可是生下盧梭八天後,不幸去世了。盧梭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幼讀書成癖。在他熟讀的書籍中,古羅馬的希臘語作家普魯塔克寫的《名人傳》,對他影響很大。盧梭後來在談及這一時期的生活時說:「由於這種有趣的閱讀,以及父親和我關於本書的討論,便養成我那自由和民主的精神,養成我那高傲而不受屈辱的性格,這種性格不能為環境所容,便是我終身不遇的原因。」盧梭十五歲時,開始當學徒,因為不甘忍受粗暴的待遇而出逃,從此被迫開始了流浪生活。在流浪中為安納西地方的華倫夫人收留,改信天主教,曾幾度出走,因不願當奴僕,又回到華倫夫人那裡。爾後,他們遷居到了沙爾麥特。
沙爾麥特是阿爾卑斯山麓的一座小村。那裡山明水秀,環境清幽。盧梭經常跟當地農民一起採摘瓜果,收穫葡萄。田園的風光、山村的美景,誘發了他對大自然的依戀,幽靜的環境又重新激發了他追求學問的熱情。他時時刻苦自修、讀書求知。盧梭聰穎過人,又苦心鑽研思考,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思想家、文化巨人應該具備的條件。這一時期,他對大自然的各種美好感受,也在日後的文學作品中,充分表現出來。
一七四一年,盧梭帶著他創造的新的音樂記譜法,來到巴黎法蘭的學士院,可是從那裡只得到口頭上的鼓勵。在這以後,盧梭替人做過家庭教師,當過法國駐威尼斯大使館的秘書。在被愚昧專斷的大使趕回巴黎後,他又以教授音樂為主,還給貴婦人充當過秘書。在這段時間裡,盧梭結識了狄德羅、伏爾泰和達朗貝等啟蒙學者,並且為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撰稿。
初試鶯啼
那是一七四九年夏季的一天,盧梭去看望因文字獄而囚禁在文桑古堡監獄的狄德羅。在路上,他看到第戎學院的有獎徵文題「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在見到狄德羅後,盧梭向他徵求意見,狄德羅鼓勵他說:「去做別人不做的事吧!你不是個在難題前束手無策的人!」盧梭受到了鼓勵,返回巴黎後,揮筆寫下了〈論科學與藝術〉。盧梭把原始社會與文明社會進行對照,譴責古代神話和雅典文藝是道德墮落的產物,歌頌古希臘羅馬賢哲們的學說,堅持善與美的統一,熱情讚頌勞動人民質樸自然的品質。
盧梭的觀念,現在看來,當然失之偏頗,但他在否定科學與藝術時,矛頭直指統治階級的文明,直指封建貴族的繁文縟節、虛偽的談吐、華麗的詞章、輕佻的文學藝術。不正是這些所謂的文明,掩蓋了社會的罪惡嗎?
隨著這篇論文的獲獎,盧梭的名聲傳遍巴黎。五年之後,第戎學院又出了一道徵文題「人類不平的起源」。這個題目對盧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他隨即撰文應徵,這就是那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在盧梭的筆下,原始社會是黃金時代,人類的自然狀態淳樸美好。私有觀點的產生和私有財產的出現,是不平等的起源。盧梭批判封建專制和暴政,主張以暴力推翻暴力。
這篇論文雖然沒有獲獎,但發表後,引起的反響比第一篇論文更加強烈。(上)
- AuthorPos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