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4, 2005 at 7:32 pm #117977

Participant
香港就是這樣的地方, 多年來有很多動畫也被編譯了, 當中有有很多大受歡迎的歌曲作品, 如IQ博士、多啦A夢…等等, 亦有如龍珠Z…
受歡迎與否並不是填詞人的工作, 而是看大眾的接受程度; 七、八十年代大眾的口味比較簡單, 可能是知識水平或者是對外網絡沒現在的寬廣, 令港人接觸國外文化的渠道窄狹, 有些人也許看完整套動畫也不會知道其原本動畫的名字, 而電視台亦必須令觀眾對其印象上升博取一定收視, 因此香港便出現了翻譯的文化, 不論是名字、配音以及主題歌曲, 都會以中文化形式出現, 而這套形式亦原用至今; 當然, 某些人會覺得這些中文化後的產物會令原作品失去色彩, 但我會覺得電視台願意投放資源在一套動畫上去給予大眾, 令大眾更容易的接受, 此舉已經是對原作的一份尊重, 作為受惠者的觀眾亦應該以笑容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