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激烈的討論呢~ 我也來討一討~
其實我想藍色圓轆轆原本要問的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譴責那些自己結束生命的人吧~
既然 assume o左人係自私o既,咁就從這方面諗吧~
我們活在一個 community 裡,這 community 的每個人也會不斷的付出,不是因為他們很有愛心,而是因為他們都可從中得到更大的利益。不用說,自殺這行為對我們的社群是不利的,這損害了我們共同的利益,而我們又是自私的動物,當然會對此予以譴責喔~
當然這只是我們譴責自殺的其中一個理由,人除了滿足自己的其本欲望外還會有更高層次的思想,就是「希望、理想」之類的。這些也許可稱為人性吧。我們不能滿足我們所有的欲望,但我們會有理想,這是我們生存的原動力﹙我認為﹚。自殺者「行動」時都會感到絕望,「這個世界是沒有希望了……」,所以他們才會去自殺。可是這是「不對」的,因為這踐踏了我的人性,而人性就是我們作為人的尊嚴,不可棄。人性是我們共有的,自殺者的行為變相「踐踏」﹙有點太嚴重了…﹚了我們的尊嚴,所以我們會譴責他們,並說「這是不應該的…. 」之類的話。
是的,譴責的行為是完全無視了自殺者的自由﹙或是「權利」,假如他們有的話﹚。也許你會為這想法想到不安,因為我們都認為踐踏他人的自由是不對的。但這完全是其於「人是自私」的想法出發的。既然自殺者能不顧我們共同的利益,我們為可不能譴責他們呢?
另外,人是否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權利呢?是的,人和畜牲是不同的。什麼不同呢?畜牲是沒有「期望」的,他們只有「欲望」。他們沒有期望,當然不會「絕望」,所以不會自殺。但自殺者又何嘗會對生存有所期望呢?﹙我不會把「遠離自己的煩惱」當成是期望啦…﹚如果他們沒有理想,那麼人禽之辨到哪去了?如果沒有了人禽之辨,談何「決定自己生命的權利」呢?
大家有沒有看 the pianist 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主角沒有做什麼偉大的事,例如打敗德軍、殺身成仁之類的。那為什麼他的經歷會被拍成一套戲呢?是因為他很可憐?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啦,但不是主要的。重點在於,在那種兵慌馬亂的情況下,他是應該感到絕望的,應該是非常非常絕望,並且不會對生命有任何期望。那種情況不會容許件何人有一絲希望,但是主角有 — 他有對未來的期望,他要在戰後到波蘭電台彈琴。他像狗一樣到處躲、到處找食物,他沒有了自己的尊嚴,但他有「人的尊嚴」。他在那絕望的景況裡也有人的期望,他在絕景裡並沒有放下人性去自殺,所以他可敬。
有點離題了。可是「期望」真是我們﹙人﹚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不能放棄。
關於「勇氣」問題,我覺得是很值得大家去反駁「自殺的人是有勇氣」這個觀點的。我不是說張國榮是這樣想所以自殺,但這是很多香港人對張國榮的評價。我怕這觀念一但植入人的腦袋,將來人想到自殺時就會認為自己是勇敢的﹙但事實上是有勇氣去自殺卻沒勇氣去面對生存下去而有的絕望感﹚,想自殺時少了一個心理責難,那麼就他們就更容易自殺了…